痹证辨治十法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风湿性关节炎辨治十法 重庆中医学会会长 主任中医师 周天寒 概 念 是由于素体虚弱,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关节所致的经络痹阻,营卫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为主要病理变化,临床以肢体、关节、筋骨等处疼痛、麻木、重着,甚至关节红肿灼痛,屈伸不利为特征的疾患。 临 床 特 点 1. 肢体、关节、筋骨等处发生酸麻、疼痛、重着,甚至关节红肿灼热、屈伸不利。 2. 初伤经络,久入脏腑。 3. 反复发作。 治 则 祛邪通络。 病 因 病 机 内因和外因结合而成痹 素体虚弱,卫阳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 素体阳盛,内蕴蓄热,复感外邪,邪郁化热 邪气流注经络关节 经络阻痹,营卫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风关炎 偏风,行痹 偏寒,痛痹 偏湿,着痹 偏热,热痹 辨 治 十 法 (一)、祛风通络 是针对风滞经络的“风关炎”而设的。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游走串痛、痛无定处,或兼恶风发热等症。 祛风通络 祛风宣痹汤(羌活、防风、桔梗、川芎、海桐皮、桂枝、白芍、甘草)。 (二)、散寒通络 是针对寒阻经络的“风关炎”而设的。 临床表现:关节剧痛,得热则舒,遇冷加重,固定不移,甚者经脉拘急,屈伸不利。 散寒通络 乌头汤(麻黄、白芍、黄芪、甘草、川乌、蜂蜜)。 (三)、除湿通络 是针对湿滞经络的“风关炎”而设的。 临床表现:肌肤麻木不仁,关节重着疼痛,或筋脉拘急,行动不便等。 除湿通络 蠲痹除湿汤(苍术、防己、五加皮、桂枝、木通、苡仁、蚕砂、木瓜)。 (四)、清热通络 是针对热滞经络所致的“风关炎”而设的。 临床表现:肌肤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扪之灼手,拒按。 清热通络 加减苍术白虎汤(苍术、石膏、知母、滑石、赤小豆、木通、防己、甘草)。 (五)、行气通络 是针对邪滞经络,气机受阻而设的。 临床表现:以肌肉胀满不适,疼痛难忍,时轻时重等为特征。 行气通络 推气散(自拟方:苏木、川芎、姜黄、甲珠、乳香)。 (六)、化瘀通络 是针对瘀血闭阻经隧,络道不通的风关炎而设的。 临床表现:关节肌肉刺痛,固定不移,尤以夜间痛甚等为特征。 化瘀通络 新加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归尾、生地、赤芍、川芎、全蝎、桂枝、牛膝)。 (七)、化痰通络 是针对痰浊痹阻经络,络道不利而设的。 临床表现为:肌肤麻木不仁,多局限于某一部位,日久不愈。 化痰通络 白芥二陈汤(白芥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白芥子涂敷法 (八)、益气通络 是针对气虚所致的络道不通而设的。 临床表现:肌肉关节绵绵作痛,日久不愈,神疲倦怠,劳累更甚。 益气通络 黄芪蠲痹汤(自拟方:黄芪、党参、羌活、独活、威灵仙、牛膝、炙甘草)。 (九)、温阳通络 若风关炎日久不愈,阳气受损,经络失于温煦,致使经气运行受阻,即可形成阳虚证。 临床表现:肌肉关节冷痛,四肢不温,面色晄白,畏寒神怯,劳则更甚。 温阳通络 仙淫通痹汤(自拟方:仙茅、淫羊藿、熟地、杜仲、附片、桂枝、鹿衔草、炙甘草)。 (十)、养血通络 是针对阴血亏虚,经脉失养,络道不利而设的。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唇甲无华,肌肉关节软痛,或肌肤麻木不仁,甚则筋脉拘急。 养血通络 加味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乌梢蛇、炙甘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