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经发展与改革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积极发展民族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的增长,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也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全面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外经济关系,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类型、基本特征与经济发展战略(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把全世界的国家分为两大类,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对称,通常是指那些过去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国家殖民统治和剥削,现已获得政治独立,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面临着经济发展问题的国家。这些国家最初曾被称为“欠发达国家”或“不发达国家”。 战后初期,世界银行曾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为标准来划分国家类型,规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为“发达”国家,1000美元以下的为“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ment Countries, LDCs)或“不发达”国家。由于“不发达”这个概念,不能确切地反映不断发展变化的亚非拉国家的实际情况。进入60年代,大约在1964年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贸发会议前后,国际上已不大使用“不发达”或“欠发达”的概念,而被“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所代替,广大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亚非拉国家由此被统称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5,土地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2/3。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类国家群体,由于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情况复杂,其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成不同的类型。 1.按人均国民收入标准来划分 按人均国民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标准来划分是目前最普遍的分类方法,据此可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 (1)低收入国家和地区 (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 (3)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2.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来划分 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 (1)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 (2)石油输出国 (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4)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 (5)最不发达国家 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阻的重要原因 一是自然条件不利,大都是内陆国家和岛屿国家。 二是国内的封建关系和封建势力严重存在,阻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是原有的经济基础落后,经济结构畸形,几乎没有现代工业。 四是在落后的社会、政治基础上建立的政府,未能获得足够的“强度”与“质量”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也未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最不发达国家的生活状况十分贫困 据估计,最不发达国家中营养不良的人占32%,平均1.6万人才有1名医生,2/3的人得不到干净的饮用水,卫生医疗条件极差,使这些国家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5岁。这些国家的教育也十分落后,成年人的识字率仅占27%。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和生活状况的恶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不安。 通过上述分类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程度上,而且在经济结构和开放程度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种差异比之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要明显得多。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经济特征。 (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 1.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生产效率却普遍低于发达国家,不仅工业生产能力低下,而且农业部门也并不发达。 2.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另一个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征就是经济结构二元化。也就是在一个国家内,落后甚至原始的经济成份与先进的,甚至现代化的经济成份并存。前者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生产规模小,工具简单,产品用于自我消费;后者多分布在城市,以工业为主,生产规模大,工具先进,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都较高,产品主要进入市场销售。这种在同一国家内同时存在两个相互割裂、反差强烈的经济结构的现象,在完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中是不存在的,它只能出现于正从传统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 经济结构的二元化,不仅体现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往往还体现在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战略使现代化经济部门过于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更扩大了这种差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