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程控交换原理 第三章NO信令系统.ppt

发布:2017-06-20约1.12万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NO.7信令系统 3、与OSI模型对应的NO.7信令系统结构 MTP并没有提供OSI模型中1~3曾的全部功能,它的寻址能力有一定欠缺,当需要传送与电路无关的端对端信息时,MTP已不能满足要求。为了使NO.7信令系统的结构向OSI模型靠拢,增加了SCCP来增强MTP的功能,并增加了TC来完成传送节点至节点的消息的能力。 7、链路状态字段(SF) 用来指示指定链路的的定位状态和异常状态。该信息由第二功能级生成和处理。 三、消息传递部分 1、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 是一条信令的双向传输通路,由两条工作方向相反,数据速率相同的数据通道组成。 2、信令链路 (1) 信令单元定界和定位 定界:将在第一级上连续传送的比特流划分为信令单元。 定位:检测失步及失步后如何进行处理。(P36) (2) 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校验(CRC) (3) 差错校正 (a)基本差错校正方法 (b)预防循环重发校正方法 消息识别功能:识别MSU中的电路识别码 消息分配功能:将消息分配给相应的用户部分。 消息路由功能:为需要发送到其他节点的消息选择发送路由。 五、我国NO.7信令网 1、信令网的基本组成部件 7号信令网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连接信令点与信令转接点的信令链路三部分组成。 (1)信令点 信令点是信令消息的起源点和目的点。 (2)信令转接点 信令转接点STP具有信令转发的功能,它可将信令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路转发到另一条信令链路上。 独立信令转接点 综合信令转接点 (3)信令链路 信令链路是信令网中连接信令点的基本部件。目前常用的信令链路主要是64 kb/s的数字信令链路。随着通信业务量的增大,目前有些国家已使用了2 Mb/s的数字信令链路。 ★我国电话通信网的结构 ★位于北京,沈阳,南京,武汉,西安等大城市 ★位于纽约,伦敦,莫斯科,东京等 我国NO.7信令网采用三级结构,第一级是高级信令点(HSTP),第二级是低级信令点(LSTP),第三级为信令点(SP)。 信令网和电话网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网路,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信令网和电话网的对应关系 3、信令网的工作方式 在NO.7信令网中传递局间话路群信令时,按照话音通路与信令链路的关系,可将信令网分为下述二种工作方式: (1) 直联工作方式; (2) 准直联工作方式; (1)直联工作方式 直联工作方式也称对应工作方式,指两个相邻交换局之间的信令消息通过直达的公共信令链路来传送,而且该信令链路是专为连接这两个交换局的话路群服务的。 (2)准直联工作方式 准直联工作方式也称准对应工作方式,指两个交换局之间的信令消息通过两段或两段以上串连的信令链路来传送,并且只允许通过事先预定的路由和STP。 4、信令网的组织原则 参看教材P34。 5、信令网的路由选择 (1)信令路由选择的一般原则 ★路由选择规则:首先选择正常路由,当正常路由不能使用的时候,再选择迂回路由。 ★选择迂回路由的规则:首选选择优先级最高的第一迂回路由,当第一迂回路由不能使用的时候再选择第二迂回路由。 6、信令点编码 为了使信令网中任意两点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必须为STP、SP分配网络地址,即对信令点进行编码。由于信令网与电话网在逻辑上是相对独立的网络,因此信令点的编码与电话网中的电话簿号码没有直接联系。信令点编码依据信令网的结构及应用要求,实行统一编码,同时要考虑信令点编码的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要有充分的容量。 (1)国际信令网信令点编码 国际信令网的编码为14位。编码采用三级编号结构:大区识别、区域网识别、信令点识别。 NML为3比特的大区识别,为第一级,用于识别全球的编号大区;K~D为8比特的区域网识别,为第二级,用于识别每个编号大区内的区域网。这两级均为ITU-T(国际电信联盟)分配,如我国被分配在4-120,即第4大区,区域编码为120。前两部分合起来又称为信令区域网编码(SANC)。最后3比特CBA为信令点识别,用于识别区域网内的信令点。 (2)我国国内信令网的信令点编码 在我国1993年制定的《中国No.7信令网体制》中规定,全国7号信令网的信令点采用统一的24位编码方案。与三级信令网相对应,我国将编码在结构上分为三级. 这种编码结构,以我国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个别大城市也列入其内),将全国划分成若干个主信令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