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交换原理第三章.ppt

发布:2017-02-04约1.2万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数字程控交换的硬件接口及交换网络 §3.1 语音数字化基础 语音数字化常用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 制(ΔM)、差分PCM(DPCM)和自适应差分PCM (ADPCM)等。在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中,主要使用 PCM方法。 PCM的基本原理 PCM的组成: 1 采样 用很窄的矩形脉冲按周期读取模拟信号的瞬时值, 形成幅度按模拟信号包络变化的脉冲序列。这是把模 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的第一步。 根据采样定理,传输有限频带的连续信号,只要 采样频率为其最高频率的2 倍以上,则只需要传送信 号的采样序列,就能无失真地恢复原来的模拟信号。 模拟语音信号的频率范围在 300 ~ 3400HZ,采样 频率选定为8KHZ 。 量化 由于采样值的幅度是连续的,要用四舍五入的方 法,将无限个采样值用有限个数字量来表示。 有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之分,在通信中,常用 非均匀量化。 3 编码和译码 编码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其相反过程 称为译码。将模拟信号的采样量化值按某种规律变换 成代码,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CM)。 再生 PCM波形经信道传输,会引入畸变和噪声,要消 除这些影响,要在传输线路间适当设置一系列再生中 继器,以重新恢复PCM原有的波形。再生中继器要完 成均衡、定时和判决三种基本功能。 二 PCM时分多路通信 一个话音两个样值间都是空闲时隙TS(Time Slot), 可以插入其它话路的信号样值,即各话音采样信息依 次轮流占用其中一个时隙,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我国通信标准规定,32个时隙组成一帧,周期为 125μs,每时隙占用3.9 μs,16帧合成一复帧,周期时 间为 2000 μs。由于采样速率为 8KHZ,所以总码率为 2.048Mb/S,每一话路码率为 64Kb/S。 1 个复帧由16个帧组成,1 帧由32时隙构成,1 时 隙为8b信息,时隙1 ~ 15及17 ~ 31共30个时隙用作话 路信息传输,时隙0 ( TS0 ) 装载帧同步码 ,用于收发 同步,偶数帧时,TS0的b5 ~b0 位为帧同步码组,规定内容为011011,b6是偶帧标志位“0”,b7保留给国际用; 奇数帧的b4~ b0 位是备用码组,保留给国内用,暂定为 “1”, b6是奇帧标志位“1”,b7保留给国际用,b5是失步 告警码A1,帧失步时为“1”。 TS16用于传送各话路标志号码。除第0 帧(F0)外,其 余各帧(F1 ~ F15)的TS16均用于传送标志信息,每话路 标志信号占4b,因此每次可送2 路标志信号。F0的TS16 传送复帧同步码,编码固定为0000,b2为复帧失步告警 码A2,失步时为“1”,其余各位为备用,全为“1”。 三 PCM高次群 上述PCM系统称为基群或一次群,速率为2048Kb/s, 在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高次群是由若干低次群通过数 字复用设备汇总而成。 二次群由4 个基群复接而成,速率为8448Kb /s,话 路达120路。实际使用的系统,一般为四次或五次群系 统。四次群速率为139.264Mb/s,话路为1920路,五次 群速率为565 Mb/s,话路达7680路。 § 3.2 数字交换系统的终端接口 用户模块 用户设备部分包括用户模块和远端用户模块。它 们的结构基本一样,主要作用是集中话务量。若将用 户设备放到用户集中点处,形成远端模块,它和交换 网络间通过中继线相连,会提高线路利用率和节省投 资。远端用户模块比用户模块多了数字中继 ,以完 成PCM码型转换和信令收发。 (1)基本结构 一般包含用户处理机、用户接口电路、T接线器 构成的交换网、串/并及并/串转换电路和数字交换网 的接口电路。 用户处理机完成用户话路控制。用户话务量集中与 扩散由一级时分接线器(T接线器)完成,还需配备串/ 并和并/串转换电路。用户设备一般采用数字集中方式, 因此要使用编译码器,实现A/D及D/A转换。在用户电 路、处理机与交换网络间要有接口电路。 (2)模拟用户电路 是用户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模拟电话机至交 换机所需的信号转换。模拟 用户电路必需具有编译码 功能,由单路编译码器完成。模拟用户电路共有七大功 能,通称BORSCHT功能。 a. 馈电(Battery Feeding) 馈电电压为-48V,通话电流在20 ~ 50mA。有电压 馈电和恒流馈电方式,目前多用后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