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文阅读(U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职语文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0至22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顾惜
B、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听:允许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鉴别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胜:尽
21、下列句中的“以”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以险衅
但以刘日薄西山 B、无以至今日
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臣具以表闻
22、对本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几段侧重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这两段则侧重在陈情中晓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第一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做对比,意在表明尽孝比尽忠重要。
三、(共8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锚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23、摘出描写王熙凤举止神态的6个词语。再说说它的表达作用。(3分)
24、这段文字的语言描写揭示了王熙凤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变化和性格特征?(3分)
25、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么样的心理活动?(2分)
四、(共12分)
2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共4分)
(1)子路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敝之而无憾??。(《论语》)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4)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2分)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分)
28、《论语》阅读:(4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关于孔于“推己及人”的“恕”材料中是如何表述的?请用一句原文概括。(1分)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的理解。(3分)
24、答:感情变化是:先作恭维,后表同情,再示关心。由笑转悲,再由悲转喜。
性格特征是: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25、答:既讨好了老祖宗,又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了自己在贾府的权势之大。
26、(1)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庄生晓梦迷蝴蝶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