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洛阳的科举活动与河洛文化的地位.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6卷第1期 洛阳大学学报 V01.16No.1
0 OFLUOYANGUNIVERSI11
20 1年3月 JOURNAL Mar. 200l
唐五代洛阳的科举活动与河洛文化的地位
郭绍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洛阳471022)
摘 要:洛阳在唐代、武周和五代做过都城,举办过科举活动。唐高宗时,科举制一些做法的
创立成型,与洛阳有关。武则天把洛阳科举活动和执政柄革唐命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儒学的经世致用
功效;首创武举,拓宽科举制领域;强调和发挥河洛文化的主导作用。武则天之后,唐廷或在洛阳出
台科举制政策,或在洛阳举行考试。五代时期,洛阳依然有科举活动,十国举子也前来应试。科举制
既以河洛文化为主导思想,又作为新成分补充河洛文化,在国家分裂之后复归于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洛阳;科举活动;河洛文化
科举制创始于隋,但由于隋祚短促,它的完善和程式化便不得不在唐代完成。科举制分为常举和
制举两大类。常举主要有明经科和进士科,固定在春天举行,而制举则是皇帝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设立
的一些科目。洛阳在唐代、武周和五代做过都城,举办过科举活动,本文对此进行考察,并揭示贯穿
于其中的河洛文化的支配地位。
唐太宗于贞观十一年(637)在洛阳宫诏令河北、淮南诸4,1·l长官,搜访当地孝悌淳笃、兼闲时务,
儒术该通、可为师范,文辞秀美、才堪著述,明识治体、可委字民,以及志行修立、为乡里所推者,
由官府提供车辆,举荐到洛阳宫,“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H1这还不是严格意义的制举,但却拉开了
洛阳科举活动的序幕。十年后,他下诏次年二月东赴泰山封禅,后因河北闹水灾而取消,“其朝集使及
选举人等,前令诣洛阳宫,可依常年集限,并赴京师”。-2o这是洛阳一次落空了的科举活动。
唐高宗在位期间七幸洛阳,累计11年,洛阳的科举活动因缘时会,开始活跃起来。显庆二年
(657)他初幸洛阳,就正式改称为东都,规定洛州官员阶品并准京师长安所在地雍州,并下诏选拔武
将,刘仁愿中第。龙朔二年(662)又在洛阳设置国子监,以满足贵族和高级官员的子孙上学应试之需。
上元元年(674)他又幸洛阳,年底,皇后武则天建议明经科按照策问《孝经》、《论语》的办法,加试
《老子》。次年初高宗批准,并且令进士科也加试《老子》策问。虽然武则天建周后取消这一做法,但
玄宗又发展成为道举,可见洛阳对此事的奠基作用。制举须皇帝亲自过问,调露元年(679)十二月,
高宗在洛阳武成殿接见岳牧(地方官)举人,问天阵、地阵、人阵是什么意思。武陟县尉员半千答道:
兵书多说天阵指星宿孤虚,地阵指山川I向背,人阵指偏伍弥缝;自己以为不然。“夫师出以义,有若时
雨,得天之时,此天阵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三军使兵士如父子兄弟,得
人之利,此人阵也。三者去矣,将何以战?”bo高宗非常欣赏,擢为上第。次年,他又在洛阳批准考功
员外郎刘思立关于明经进士加试帖经的建议,此后遂成为制度。可见科举制一些做法的创立成型,与
洛阳有关,是河洛文化的新内涵。
觞。古人认为,八卦即河图,《洪范》九畴即洛书。相传伏羲祭祀黄河,有龙马负图自黄河中出;上天
赐大禹洛书,由神龟背负,自洛河中出。《易·系辞上》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的
收稿日期:2000—11—03
万方数据
· 10· 洛阳大学学报 2001
这个传说。如果说河图洛书作为河洛文化源头的说法未免神秘朦胧的话,那么这道诏文的其它内容则
是有案可稽的。诏文称周公和孑L子为“二圣”,命长安国子学各立庙一所,四时致祭。周公是历史上最
早主持建都洛阳的人,诏文说他制礼作乐,“起化二南”。L4J“二南”应指《诗经》中的《周南》、《召
南》。《周南》是洛阳以南直至江汉地区的民歌,首篇《关雎》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唐代洛阳
人张说认为这里的“河”即是洛河。他的《离会曲》说:“何处送客洛桥头,洛水泛泛中行舟。可怜河
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