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作业指导手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作业指导书
1.0编制目的
明确渝广高速土建一份部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流程。指导作业人员按标准程序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防止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
2.0编制依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3.0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渝广高速公路桥梁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工序施工。
4.0混凝土灌注方法及工艺要求
4.1施工工艺流程
灌注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
泥浆回收
下设浇筑导管
导管水密试验
验收(若不合格,采用气举法二次清孔)
原材料质量检测
提出施工配合比
拌制混凝土
混凝土质量检测
拌和车输送
混凝土至桩孔口
储备原材料
图4-1 钻孔桩混凝土浇注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混凝土浇筑前应周密组织,精心安排,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⑴完成钢筋笼、声测管的下设和清孔验收工作。
⑵配管。根据孔深编排各根导管的管节组合,并填写记录,记录好导管下设顺序、每根导管根数、各管节的长度、导管实际下设情况、开浇情况等。
⑶备足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等原材料和各种专用器具、零配件,并留有备用。
⑷对混凝土拌合设备、运输车辆以及与各种浇筑机具(包括起重机、隔水球、漏斗等)进行仔细地检查和保养。
⑸维修现场道路,清除障碍,保证全天候畅通。
⑹组织准备。对混凝土搅拌、运输、桩孔孔口灌注等各岗位进行分工,并明确各岗位任务和职责。
4.3导管结构及下设
⑴导管结构
水下混凝土灌注宜选用圆形螺旋快速接头的钢导管。钢导管的内径应与桩径及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用,不宜小于最大骨料粒径的6倍,一般为200~300mm。导管管壁厚度一般为3~5mm,其内壁应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导管尾管长度宜为3.0~4.0m,中间每节长度宜1.5m或2.0m,上部配1~2节长0.5m、0.7m、1.0m的短管,根据孔深进行调整。
⑵水密试验
导管应能承受1.2~1.5MPa的压力。使用前需要检查导管是否漏气、漏水、变形,接头连接要牢固可靠,并且要定期(一般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水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桩孔底静水(浆)压力的1.5倍,可下式计算:
PW = 1.5(rc×hc-rw×hw)
式中 PW——导管壁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力(kg/m2);
rc——混凝土容重,可采用24kN/m3);
hc——导管内混凝土柱最大高度,采用导管全长(m);
rw——钻孔内水或泥浆容重(kg/m3),一般取1.0~1.20;
hw——钻孔内水或泥浆深度(m)。
水密试验方法:拼装好的导管,两端封闭,在端口焊接进出输水管头。往管内注水,注满后封出水管头,加压注水,达到检测压力,经过15min不漏水即为合格。
⑶导管配置
配置导管时要根据各桩孔的孔深、护筒至管架的距离来计算单根导管的长度,其计算式如下(式中符号见图4-2所示):
,
式中:L ――导管长度(m);
L1――孔外管长(m),即导管上端管口至护筒顶的距离;
L2――孔内管长(m);
H――孔深(m);
L3――导管下端管口距孔底的距离(m),即导管悬空,一般30~40cm。
单根导管的实际长度等于各管节的累计长度。短导管放置在单根导管的上部。
图4-2 混凝土浇筑导管的安装
图4-2 混凝土浇筑导管的安装
L
L3
L2
L1
H
支承托架
钢护筒
方木
方木
钢筋笼
导管
漏斗
⑷导管下设
导管的安装方法见图4-2。导管要按照顺序依次下放。下设导管时应防止碰撞钢筋笼,导管对正钢筋笼中心慢慢下设,各管节间连接要安放“O”形密封圈,并检查每管节间连接紧扣。
导管支撑架用型钢制作,支撑架支垫在护筒两侧的方木上,方木放置要平稳。严禁将支撑架放在护筒上。导管全部下入孔内后,应放到孔底,以便核对导管长度及孔深,然后提起30~40cm,开始浇注水下混凝土。
导管的顶端配有混凝土漏斗,其高度要便于混凝土的卸料。漏斗的容积要足以保证卸料时混凝土不会溢出。
4.4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⑴拌制前的准备工作
①由试验人员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室内混凝土配合比、骨料含水量及搅拌机的容量,计算出搅拌一盘混凝土所需砂、石、粉煤灰、水、水泥、外加剂的重量。
②检查混凝土搅拌机和上料设备,校准配料计量装置。
③准备足够的砂、石、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和装载、取样、测试工具。
⑵混凝土拌制
①投料: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宜采用自动计量装置,各种衡器精度符合要求,计量应准确。拌制混凝土所用的各项材料按质量投料,配料数量的允许质量偏差见表4-1。
表4-1 配料数量允许偏差
材料类别
允许偏差(%)
现场拌制
预制场或集中搅拌站拌制
水泥、干燥状态的掺合料
±2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