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国际企业管理经典理论.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企业管理经典理论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国际企业的基本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
区位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这些理论都在探讨一个问题:跨国公司为什么出现?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垄断优势理论
传统理论:以利率的差异来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
海默(Stephen Hymer)摈弃了传统理论中关于完
全竞争的假设,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出发来进行研
究,他认为利率只能解释借贷资本的运动,而不
能解释直接投资。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认为,一个民族厂商之所以到国外去进行直
接投资,原因主要在于其有特定优势(Firm-
Specific Advantages),并力图借此优势获取更
大的利润。基本假设如下:
对外投资企业拥有东道国厂商所不具有的优势
东道国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垄断优势理论
企业特定优势的来源:
在产品和产生过程中所享有的独有技术
从国际经营经验中所获得的管理诀窍
拥有多国性的营销网络(市场营销优势)
拥有或易于取得稀缺性原料
享有生产方面的规模经济
享有财务方面的规模经济(大公司的资金成本较小公
司为低)
享有优越的 牌名和店名(广告密集),等等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垄断优势理论
四种类型的市场不完全:
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即有少数卖主或买主
能够凭借控制产量或购买量来影响市场价格的决定
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某些企业随着产量增
加,可以收到规模经济的效果
由于政府的介入而引起市场产生某些障碍
由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S Curve D Curve
Once achieves economy of scale
政府介入
关税&非关税壁垒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垄断优势理论的缺陷
说明了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条件,但没有涉及对
外投资的区位
不能解释60年代以后日本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行为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区位理论
由美国学者沃尔特•艾萨德提出,其基本观点
是:国际企业之所以向某个特定的区位(东道
国)进行直接投资,是由于它要获取一定的区位
优势,而这些区位优势可能是其他东道国所不具
备的。
构成国际市场的某个区域的“区位因素”有:
劳动成本
市场位置和市场潜力
贸易壁垒的高低
国家风险 国家的主权行为所引起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包括主权风险sovereign risk和转移风险transfer risk(贸易管制等)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供给导向的区位优势理论
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例如竞争产品足够多,买
方市场决定价格水平时,公司若已达到最大盈利
水平,它就会寻找生产要素供给成本最低的地方
从事直接投资,进行国外生产,从而提高竞争
力。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需求导向的区位优势理论
主要是市场需求方面的区位优势和竞争者的分布
情况决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选择,包括两种情
况:
假如由于当地生产者加入竞争,或原出口市场受关税
限制,就会出现对当地直接投资,以保获得、扩大市
场占有(市场需求)
假如寡头竞争中某个产家对外直接投资,其它产家亦
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战
略需求)。以前美国很多大跨国公司的投资就属于这
种类型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LC
产品创新阶段
新产品阶段
成熟产品阶段
标准化产品阶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
创新国
其它发
达国家
发展中
国家
其它发
达国家
成为净
出口国
创新 发展中
国成 国家成
为净 为净出
进口 口国
国
t
出口
大于
进口
进口
大于
出口
t1
t5
t2
新产品
阶段
t3 t4
成熟产
品阶段
标准化产
品阶段
贸易开始阶段
张 骁 zhangxiao@nju.edu.cn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创新阶段:国内创新,国内生产,国内销售
新产品阶段: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并扩大市场占有,开始
向其他发达国家出口产品;随着需求的增多,开始在发
达国家设厂;为了保持出口份额,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
口;随着国外生产规模扩大,其它发达国家成为净出口
国。
成熟产品阶段:创新国失去技术垄断优势但品牌、营销
网络具有优势,由于本国生产成本高,转向发展中国家
投资设厂,其他发达国家也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设
厂,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