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章 氧化还原滴定
第节 氧化还原 ?
一、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用于测定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对不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可进行间接测定。Eg:配制1L,0.0的高锰酸钾滴定液
练习:配制10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需要称量氢氧化钠多少克?
(二)标定
常用的是基准草酸钠,因为基准草酸钠不含结晶水,不吸水,易精制和保存。
注意的问题;
温度:水浴加热75-85度
酸度: 硫酸控制
滴定速度
终点判断
三、应用
(一)双氧水含量测定
可用直接滴定法测定H2O2的含量,KMnO4作标准溶液,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5H2O2 + 2MnO4- + 6H+ === 5O2↑+ 2Mn2+ + H2O
操作步骤:
用吸量管吸取 1.00 ml H2O2 样品,置于 20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 20.00 ml的H2O2 稀释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 250 ml 锥形瓶中,各加3 mol/L H2SO4 溶液5ml,用0.02 mol/L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通过下式计算未经稀释样品中 H2O2 的含量及相对平均偏差。
(二)补钙制剂中Ca2+含量
样品中加入一定体积过量的Na2C2O4溶液,将Ca2+ 沉淀为CaC2O4,过滤洗涤后,加稀H2SO4溶解CaC2O4沉淀,然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溶解后的C2O42-,根据KMnO4标准溶液用去的体积可求出补钙剂中Ca2+ 的含量。
(三)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高锰酸钾法常用于水污染或卫生检验中化学耗氧量(COD)等物质的测定。
化学耗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是水质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待测物是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用KMnO4作标准溶液,用H2SO4 调节酸性环境。
优点:
KMnO4 溶液呈深紫色。 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成无色 Mn2+ ,颜色变化明显,不需加指示剂。
KMnO4 氧化能力强,应用广泛。
缺点:
选择性差 标准溶液不稳定 不能用于直接法配制其标准溶液。
KMnO4 还原为 Mn2+ 的反应,常温下较慢。有时需加热,一般用 Na2C2O4 进行标定。
2 .重铬酸钾法
以 K2Cr2O7 作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在酸性溶液中,其反应为:
Cr2O72-+14H++6e- 2Cr3++7H2O
优点:
K2Cr2O7 易获纯品,标准溶液可直接配制,不用标定。
K2Cr2O7 标准溶液非常稳定,在密闭溶器中可长期保存。
在酸性溶液中迅速与还原性物质进行定量反应。
缺点:
K2Cr2O7 氧化性不如 KMnO4 强 ,应用范围窄。
CrO72- (橙色)在反应中还原为 Cr3+ (绿色),颜色较浅,需另加指示剂。常用于测定铁的含量。
.碘量法
以 I2 的氧化性和 I- 的还原性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法。反应式:
I2+2e 2I-
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直接用碘标准溶液滴定 S2- 、 SO32- 、 AsO33- 、 Sn2+ 、 S2O32- 等还原性较强的物质。 不能在强碱中进行,用淀粉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间接碘量法:利用 I- 的还原性,将氧化性物质还原,析出相当物质的量的 I2 ,再用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 I2 。应用广泛。
I2+2Na2S2O3=2NaI+Na2S4O6
此反应需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进行。用淀粉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缺点:
I2 具有挥发性 ,易挥发而损失。 酸性溶液中, I- 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注意:
① 滴定一般在室温下进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② 加入过量的 KI ,使 I2 和 I- 形成 I3- 配离子,防止 I2 挥发。
③ 当 I2 析出完毕,应立即用 Na2S2O3 标准溶液快速滴定。在滴定时,不可剧烈摇动。
1 .自身指示剂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利用标准溶液本身颜色变化以指示终点叫自身指示剂。如 KMnO4
2 .氧化还原指示剂
是一类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物质,其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氧化性溶液中,氧化还原指示剂显示其氧化态的颜色,在还原性溶液中,显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