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讲课.ppt

发布:2017-05-09约1.04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课后思考或作业 1.说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分析它们产生的机制如. 2.分析神经冲动传导机制及传导特征。 3.什么叫兴奋一收缩耦联?肌肉收缩的机制如何? 教学体会 有关神经-肌肉生理方面的知识。课程标准对此知识的要求认知水 平较高,而且这部分知识抽象,尤其是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学生 在识记后容易遗忘,其重要原因是“突触”、“局部电流学说”、“兴 奋的传递”、“兴奋的传导”肌丝滑行基本过程,兴奋收缩耦联等概 念和知识属细胞或分子学水平,学生看不到、摸不着,感到很“抽象”,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设计问题情境,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树立学 生的信心,然后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去解决 这一悬念的冲动。 教师 何光华 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 ↓ Ca2+进入神经膜 兴奋—分泌藕联 ↓ Ach的释放 神经分泌 接头传递 ↓ R-Ach的形成 化学接受 ↓ ↓ 终板电位 兴奋—收缩偶联 ↓ 肌膜的锋电位 ————→肌肉的收缩 ( 二)、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因素 肌肉松弛剂:箭毒,三碘季铵酚 接头传递障碍药物(依色林,新斯的明) Ach在运动终板聚积,肌肉挛缩(敌白虫,乐果,敌敌畏等) [教学内容] (三) 骨骼肌的收缩 [教学目标] 1 、掌握: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2 、理解: 骨骼肌细胞收缩的机制 3 、了解: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藕联 [教学要点] [重点] 肌原纤维 肌小节 肌管系统 粗、细肌丝的分子组成 [难点] 粗、细肌丝的排列与相互作用 横桥的特性 钙离子与肌钙 蛋白的作用 [教学过程] 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是靠一些肌细胞的收缩活动来完成的 [探究的过程]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实验 1、借肌肉的收缩活动,实现器官和整体的运动 一、骨骼肌细胞的结构特点 大量的肌原纤维:无数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 肌管系统—肌质网:与肌原纤维平行的小管,肌质网末端膨大部分称侧囊(终池),有贮存,释放,聚集Ca2+的作用。 横管系统:在Z线位置横绕肌原纤维的管系,称T小管。 三联体:每一T小管和两侧的终池。是肌细胞互通信息的部位。 肌小节:每一个A带的中间部分和两侧各1/2的I带, 组成一个肌节。 1、骨骼肌的微细结构 肌原纤维:粗肌丝(thick myofilaments)和细肌丝(thin-myofilaments) (1) 粗丝的分子组成(肌球蛋白(myosin)的单体组成) 一条粗丝约有200—300个肌球蛋白分子 头:生物活性物质 ATP酶活性中心 ①??? 肌球蛋白分子 杆:组成粗肌丝的主杆 杆的一些向一端,另一些向另外一端,形成了粗细的主杆,头部则有规律地从主干上伸出——→横桥(能伸能屈)只能向M线方向屈。 (2)细丝的分子组成 肌动蛋白(actin):分子呈球形,有能和横桥结合的位点, 组成细丝的主干。 原肌球蛋白:细长,头尾相连,与细丝主干并行。 ? 肌钙蛋白:一定的间隔附于原肌凝蛋白上。 T:与原肌球蛋白结合的T亚单位。 C:与Ca2+结合的C亚单位。 I: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I亚单位。 二、骨骼肌收缩的机制(原理) 早期关于肌肉的收缩(肌丝的纽屈) 五十年代(肌丝滑行学说)[赫克斯利] 六十年代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 70—80年代,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和发展,得到广泛承认的。 目前:形成肌丝滑行理论(slid-ing filam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