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运动生理学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ppt

发布:2025-03-05约7.34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屈肌反射概念:当动物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出现屈肌收缩而伸肌弛缓。表现形式:1、由于肢体某一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触、压、热、冷等感受器在接受刺激后,引起肢体的轻度回缩。2、由于强烈疼痛刺激或伤害性刺激而引起整个肢体屈肌肌群的收缩,使肢体产生迅速背离伤害源的回缩活动。特点:有中间神经元的介入,有两个以上突触参与,属于多突触反射,其反射弧传出部分可通向许多关节和肌肉。意义:使肢体离开伤害刺激,具保护意义。第28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行走时脊髓运动程序的发生当人体步行时,交替的伸出和回收两腿,这种控制机制就在脊髓。实验:高位横断猫或狗的脊髓,肢体仍然能做交替的走动。提示脊髓内存在有控制走动的中枢。第29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肌紧张:是维持姿势的基础,其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在脊髓,正常情况下,经常受到上位中枢的调控。主要是脑干的网状结构存在着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进行者调控。网状结构:脑干广大区域中,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交织在一起呈网状。①易化区: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范围较大,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和被盖,直至丘脑下部。②抑制区: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范围较小,包括延髓腹内侧部。(一)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第30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脑干对节律性运动的调控节律性运动:又称形式化运动,运动一经发起则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能够自动的、以固定的模式重复进行。如:行走、奔跑等。虽然控制行走的脊髓中枢具有自动的、协调的引起伸肌和屈肌运动神经元节律性传出兴奋的能力,但是脊髓中枢受到脑干的中枢运动区的激活和控制,所以,行走运动可以随意发动和终至。第31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姿势反射一、概念:为维持身体基本姿势而发生肌肉张力重新调配的反射。二、分类迷路紧张反射状态反射姿势反射颈紧张反射翻正反射第32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状态反射概念: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改变。作用:完成运动技能中起重要作用。举例: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或后空翻,头部位置不正,致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身体随之失去平衡。状态反射原理:头部正常状态改变时,刺激颈肌本体感受器和迷路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到延髓,再由延髓支配四肢、躯干肌肉,改变各部分肌肉紧张程度,使身体姿势改变。状态反射意义:①身体重心不超出支撑面,便于维持平衡和正常姿势②便于人体向着头部转动的方向进行移动。第33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状态反射规律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伸直,背部挺直。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相对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第34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迷路紧张反射概念: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内耳迷路耳石器官(椭圆囊和球囊)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第35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颈紧张反射概念:颈部扭曲颈椎关节、韧带或肌肉受刺激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调节反射。中枢:颈脊髓第36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翻正反射概念: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特点:先转头,再转身:头部→前肢→躯干→后肢应用:体育运动很多动作是在翻正反射基础上形成实例:体操运动员的空翻转体,跳水运动中转体(先转头,再转上半身,再转下半身)及篮球转体过人等动作(先转头以带动身体比整个身体一起转动更迅速协调)。第37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大脑皮质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1、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特征⑴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主要运动区)①交叉支配(除头面部受双侧皮质支配);②倒置分布(除头面部正立外);③皮层区域大小与精细程度呈正比;④功能定位精确;⑤皮质细胞有一定代偿能;⑥刺激运动区只引起简单肌肉运动,不产生协调性收缩。⑵辅助运动区(纵裂内缘及扣带回)和第二运动区①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