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发布:2024-03-10约1.1万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第30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红细胞生理(四)红细胞的破坏正常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有约0.8%的衰老红细胞被破坏。血管外破坏(90%):衰老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脆性增高,难以通过微小的孔隙而易滞留在脾和骨髓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内破坏(10%):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损。第31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数量:正常人血液中白细胞数为(4.0~10.0)*10^9/L,可因年龄和机体处于不同机能状态而有变化。分类: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约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约占0.5%-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约占0%-1%单核细胞(monocyte)约占3%-8%淋巴细胞(lymphocyte)约占20%-40%第32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白细胞生理(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生理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吞噬、分泌。变形: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白细胞渗出:白细胞凭借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的过程。游走:渗出的白细胞在组织内游走迁移到炎症区发挥生理作用。趋化: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称趋化性。趋化因子:能吸引白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化学物质。吞噬:白细胞可对细菌等异物进行吞噬,进而将其消化杀灭。吞噬具有选择性。分泌:白细胞可分泌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作用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第33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生理功能:参与机体防御功能。中性粒细胞:又称多形核白细胞。分循环池和边缘池。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变形吞噬能力和游走活性都很强,是感染发生时最先到达炎症部位的效应细胞。体内含大量溶酶体,能将吞噬入细胞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将入侵的细菌包围在组织局部,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吞噬数十个细菌后本身解体,释放出溶酶体酶溶解周围组织形成脓液。还可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炎症时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增高。第34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单核细胞:发育成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比中性粒细胞更强,可吞噬更多、更大的细菌和颗粒;溶酶体含有酯酶,可消化某些细菌的脂膜。单核-巨噬细胞: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等,参与其他细胞活动的调控。有效地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目前已知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微弱吞噬活性。第35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嗜酸性粒细胞较弱的吞噬能力,无杀菌作用限制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产生前列腺素E抑制碱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吞噬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排出的颗粒,释放组胺酶和芳香硫酸酯酶等酶类灭活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借细胞表面的受体附着于蠕虫的幼虫上,释放颗粒内所含的主要碱性蛋白、阳离子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等损伤幼虫虫体。某些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可导致组织损伤可释放多种促炎介质,释放的主要碱性蛋白对支气管上皮具有毒性作用,能诱发支气管痉挛。第36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嗜碱性粒细胞存在于血液中,炎症时受趋化因子诱导迁移到组织中。被活化时,释放颗粒内介质,并合成释放白三烯和IL-4等细胞因子。碱性染色颗粒中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等。肝素:抗凝血,利于保持血管畅通作为酯酶辅基,加快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引起局部充血水肿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荨麻疹、哮喘等I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