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整理】传递原理复习.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8 本章小结;文字表达式:;(4)湍流传递通量;;2.流体的连续性方程;4)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必须记住、会推导、会应用);4 概念 ;4 概念 ;分子扩散三大基本定律:;6.普朗特混合长假说;7.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三维、二维、一维);
8.Prandtl边界层理论的基本要点:
1)把流体沿壁面流动的垂直方向上分成两个区域,即边界层区和主流区(流体主体);
2)在边界层内,速度梯度大,粘滞力大;流体作为实际流体处理。
3)在主流区,流体作为理想流体处理。
9.流动(传热、传质)边界层厚度定义(δ、δt、δc;文字表达,图示):
1)流动边界层:从理论上讲,流体速度从壁面处的0逐渐增大到边界层外的速度u∞是以渐近方式达到的。通常把 与壁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流动边界层厚度δ。
2)传热边界层:
;3)传质边界层
;11.平壁流动边界层和圆管内流动边界层的相似性及区别(边界层内外):
1)正在发展的流动:随着x的增加,边界层厚度不断增加,但最后等于管子半径;随着x的增加,边界层外的速度不断增加,最终至最大值。
2)充分发展了的流动:与平板类似,圆管内湍流边界层亦包括层流底层、缓冲层和湍流中心三部分。由于充分发展了的管内流动与x无关,所以平板Rex不再适用于管内流动。
;12.圆管内:
正在发展的流动:从管子入口到边界层在管子中心汇合前的流动。
充分发展了的流动:边界层在管子中心汇合后的流动。
13. 热(量)扩散系数(或导温系数):
热量传递系数的定义式
;第三节 小结;3. 柱坐标系下的导热微分方程( Fourier第二定律);[1]一维稳态导热;③ 传热Biot数的定义、物理意义、与Nu的区别;二、对流传热;6.热进口段长度概念;; 如图所示,将一水银温度计插入温度计套管内,以测量储罐里的空气温度,温度计读数tL=100℃,储罐壁面温度t0=50℃,温度计套管长L=140mm,套管壁厚δ=1mm,套管材料的热导率为50W/(m?℃),套管表面和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为30W/(m2?℃),试求空气的真实温度。若改用热导率为15W/(m?℃)的不锈钢作为套管,结果如何?;【解】:;按细杆长度有限的第三类情况处理。; 如果改用不锈???套管,空气真实温度为103.3℃。;由方程(9)或(12)可见,要减小温度测量误差,即 t L → t∞,亦即其等号右边应该→0。可通过加大mL值,或减小温差(t0-t∞)来实现。可采用下列措施:
选用热导率较小的材料作温度计套管;
增加套管长度L;
降低套管厚度δ;
加大套管与周围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课堂练习]:将空气温度变为20℃,进行本例题计算。;【例题1】:;注意:中心、壁面、任何位置,都是8.6min。; 查《讲义》p315图B-2或p318图B-4得:;;2直径100mm;;;2直径100mm;;;对于平板、圆柱体、球体,其L和θ下标分别用1、2、3表示,则:;;厚度(直径)=100mm的非集总热容物体所需时间;;2.扩散通量=分子扩散通量+总体流动扩散通量;3. 微分质量衡算方程(推导);无总体流动(Fick第二定律):;上述两种情况的扩散通量方程为:;[2] 传质Biot数的定义、物理意义、与Sh数的区别;二、对流传质;(反映了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式(※)÷式(※※),可得浓度分布为:;;; 式(※)÷式(※※),可得浓度分布为:; 若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变成为:;小结:;;[3]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的广义雷诺类比式;上式可改写为:;思考题;二、推导或证明类问题; 5. 的应用;;6.Prandtl混合长假说;;15.边界层分离现象;;23.传质Biot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Bi′数与Sh数的区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