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常规.pdf

发布:2025-03-03约4.7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胃脱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常规

胃脱痛,是以胃脱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病。

一、护理估

(1)了解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等情况及与饮食的关系。

(2)观察患者有无腹胀、暧气、反酸等症状,纳呆、恶心有无

缓解。

(3)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况。

(5)中医证型;

①肝胃气滞证。

证候:胃脱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诱发或加重,暧

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②肝胃郁热证。

证候:胃脱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

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③脾胃湿热证。

证候:脱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

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④脾胃气虚证。

证候:胃脱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食后易加重或发作,纳

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澹薄。舌淡或有齿印,苔

薄白,脉沉弱。

⑤脾胃虚寒证。

证候: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

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澹薄。舌淡苔

白,脉虚弱。

⑥胃阴不足证。

证候;胃脱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

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⑦胃络瘀阻证。

证候:胃脱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舌质

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鼓励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做适当的腹肌锻炼,有利于促进

肠蠕动。

(3)注意保持病室干净整洁,清新无异味。

(4)指导患者进行通便的腹部按摩。

(5)急性发作时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

便血时立即报告医生,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

(6)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同、诱发因素及伴

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

即报告医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②观察患者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

状。

③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保持口腔清洁。

(7)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在饭前服用,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

应。

(8)饮食护理:

①宜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适当饮水,忌食辛辣、煎炸食物,勿过

食生冷食物。

②脾虚气弱、脾肾阳虚、阴虚肠燥者可每晨饮温开水(冲饮蜂蜜)

一杯。

③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者,可每晨饮冷开水一杯。

(9)情志护理:

①患者常有焦虑、烦躁心理,责任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

心理状态,要多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疑虑,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②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

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③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子患者心理支持。

④鼓励患者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

心。

⑤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

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10)临证(症)施护:

①遵医嘱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