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促排卵治疗.ppt

发布:2017-12-06约3.08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无 排 卵 的 诊 断 BBT不升高,或体温持续性升高(单相)直到月经来潮 血清孕酮浓度≤3ng/ml 促 排 卵 前 检 查 甲状腺功能减退(促甲状腺激素,TSH) 高催乳素血症(血清催乳素和溢乳症) 其 他 不 孕 因 素 的 检 查 精液分析 HSG或超声检查 氯 米 芬 促 排 卵 治 疗 作用机制 治疗方法 治疗检测 治疗效果 副反应 氯米芬外周抗雌激素作用 治疗风险 作 用 机 制 阻断内源性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 促进正常GnRH脉冲性释放 增加促性腺激素分泌 促进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 适 应 症 甲状腺功能正常、催乳素正常、无溢乳、存在内源性雌激素分泌、血清雌激素≥40pg/ml或孕激素试验出现撤退性出血(WHO-Ⅱ) 对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减退妇女(WHO-Ⅰ)无治疗作用 可以有效地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和原因不明的不孕 治 疗 方 法 自然周期或孕激素撤退月经后3-4天开始 氯米芬促排卵剂量与妇女体重相关,但不遵循个体化原则 氯米芬治疗通常从50mg/d开始,连续用5天或下一周增加50mg(100mg/d),促进排卵 治 疗 检 测 必须进行多指标的检测和评估 诊断无排卵的方法也是检测氯米芬的排卵作用的方法(BBT、随机测定血清孕酮浓度) 商品化的尿液LH试剂盒 治 疗 效 果 如适当地选择对象,氯米芬促排卵成功的几率为80% 治疗无排卵性不孕妇女,诱导排卵后的受孕率为15% 单纯性无排卵,而无其他不孕因素的不孕妇女,周期妊娠率高达22% 治疗6-9个月的累积妊娠率为70%-75% 年龄≥35岁的妇女,在氯米芬治疗引起的有排卵的3-6周期内仍未妊娠的妇女,应进一步进行特殊检查以排除其他不孕因素 确诊或怀疑黄体功能不全的不孕妇女,氯米芬治疗可显著延长黄体期、增加血清孕酮浓度和提高周期妊娠率 副 反 应 氯米芬治疗耐受性良好,轻微副反应常见,治疗期间,部分妇女可出现潮热、发生率为10% 氯 米 芬 的 外 周 抗 雌 激 素 作 用 对外周生殖道的抗雌激素作用 宫颈粘液 对卵巢和胚胎的影响 治 疗 风 险 多胎妊娠 先天性畸形 流产 卵巢高刺激综合征 卵巢癌和乳腺癌 氯 米 芬 治 疗 失 败 的 对 策 长程氯米芬治疗 氯米芬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氯米芬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 促排卵前抑制治疗 胰岛素增敏剂 来曲唑 腹腔镜卵巢打孔 长 程 氯 米 芬 治 疗 应用标准的氯米芬治疗(150mg/d,5天)未能排卵的妇女,如将治疗时间延长至7-10天,即所谓长程氯米芬治疗,可促进半数以上妇女排卵 氯 米 芬 和 糖 皮 质 激 素 联 合治疗 卵泡期长程氯米芬治疗(7-14天)、配伍肾上腺皮质激素(5mg/d)或地塞米松(0.5-2mg/d)更易获得成功排卵 大样本、随机的200例氯米芬抵抗、无排卵妇女的研究发现,氯米芬(200mg/d,月经周期5-9天)和地塞米松(2mg/d,月经周期5-14天)联合治疗的排卵率达80%以上,明显高于氯米芬和安慰剂组(20%),妊娠率为40%,高于对照组10倍(4%) 氯 米 芬 和 HCG 的 联 合 治 疗 氯米芬治疗周期中,于月经中期LH高峰期补充外源性HCG可有效促排卵 配伍理论依据:氯米芬虽可促进排卵前卵泡发育,但不能充分激发引起排卵的LH高峰 需要进行氯米芬和IUI联合治疗时,人工授精时间最好于LH高峰后第1天进行 促 排 卵 前 抑 制 治 疗 先用短期抑制疗法有助于消除引起无排卵的病理因素和恢复正常排卵功能 氯米芬抵抗的无排卵妇女,连续服用避孕药2个月,可有效抑制内源性LH、雄激素分泌,而后氯米芬治疗排卵率达70%,妊娠率达50%以上 胰 岛 素 增 敏 剂 75g糖耐量试验和糖尿病筛查(空腹血清葡萄糖浓度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 二甲双胍或与氯米芬联合治疗可促进70%-90%多囊卵巢妇女自然发生排卵 二甲双胍治疗引起排卵的时间较短,即排卵多发生于治疗的第2-3个月内,因此治疗周期较短 来 曲 唑 芳香化酶抑制剂 是否能真正成为替代氯米芬的一线促排卵的药物尚待研究 腹 腔 镜 卵 巢 打 孔 通过减少多囊卵巢分泌雄激素间质,而降低卵巢内和外周血中雄激素浓度 血清抑制素浓度降低,从而有效地促进FSH分泌 术后也有发生盆腔粘连的风险 促 性 激 素 促 排 卵 治 疗 促性腺激素制剂 适应证 治疗方法 治疗检测 治疗效果 治疗风险 促 性 腺 激 素 制剂 从尿液中提取的 从尿液中纯化的 基因重组的制剂 适 应 证 首先明确治疗指征 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 低 促 性 腺 激 素 性 性 腺 功 能 减 退 制剂中同时含有FSH和LH 客观而严密检测是否为单一优势卵泡发育和排卵 补充HCG或孕酮 氯 米 芬 抵 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