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正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近十多年来,在涉及地球环境保护的诸多问题中,最令人关注的当属大气环境逐渐变暖,即所谓的温室效应。近年来所发生的许多危害,都或多或少被打上了温室效应的烙印,如:物种灭绝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饮用水的减少,海平面和平均气温的上升等。尽管产生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量研究表明,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与温室气体(CHG)的大量排放有直接关系。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属二氧化碳。
当前所谓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及工农业生产中大量排放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在所有的温室气体中,CO2 在大气中含量高、寿命长,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然而,随着人类对燃料的使用量日益增加,向大气中排放的CO2 越来越多,同时,人类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植物对CO2 的光合再生作用日趋减弱,大气中CO2 的浓度逐步升高,促使全球气候变暖。此外,温室效应也对全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的其它影响
(表2) ,这些影响直接对全球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以及生物物种等产生危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表2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项 目观测到的气侯变化现象海平面20世纪全球平均每年上升1~2 cm河流湖泊结冰期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约减少两周北极海冰的范围和厚度近年夏末秋初变薄40%, 20世纪50 年代以来,春夏季面积减少10% ~15%非极地冰川20世纪广泛退却雪盖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积减少10%冰冻土层极地部分地区解冻、变暖、退化植物生长季节40年以来,北半球尤其是高纬度地区每10年约延长1~4 d动植物分布植物、昆虫、鸟类和鱼类的分布向高纬度、高海拔转移动物生育和迁徙、植物开花北半球开花、侯鸟回归、剩余季节和昆虫出现时间均提前珊瑚礁白化频率增加,尤其在厄尔尼诺年相关经济损失含通货膨胀, 40年来,全球经济损失增加14倍造成二氧化碳(CO2 )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产与汽车、飞机、轮船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工业生产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农业化学药剂的使用;电冰箱排放的氟里昂等,都能导致CO2、氮氧化物、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大幅度增加,加速了温室效应的作用,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
全球CO2 的排放情况
图1给出了大气中CO2 的浓度变化 ,从中可以看出:各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段, CO2 排放量增长很快, CO2 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μL /L增加到368μL /L。图2给出了各国GDP、人口、能源消费和CO2 排放量间的关系 ,由图2可看出:1999年世界上具代表性的国家单位能耗所产生的GDP的高低,反映了能源利用及其CO2 的释放情况。由图1、2可分别从CO2 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两个方面说明CO2 减排仍然任重而道远。
113 各国对温室效应的对策
日益变暖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992年,国际社会在巴西举行了联
图1 大气中CO2 浓度的年度变化
图2 各国GDP、人口、能源消费和CO2 排放量
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包括中国在内的153个国家和欧共体,正式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2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 大会呼吁各国积极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尽早使其恢复到1990年的排放水平。
为了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预期水平,需要世界各国作出更加细化且具有强制力的承诺。1997年12月,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这一公约使签约国在国际上承担了义务和责任,同时也使各国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开发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对策和控制技术方面迎来了压力和挑战。
3二氧化碳的控制措施
3.1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从总量上看,目前中国CO2排放量约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重量的13.0%,仅次于美国(占23.9%),已位居世界第二。1990-200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净增8.23亿t,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预计到2020年,排放量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这个增量要比全世界在1990年到2001年的总排放量还大。科学预测表明,到2025年前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从人均来看,目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世界水平,到2025年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从排放强度来看,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能源消费强度大,我国单位GDP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而居世界前茅。因此,未来面临国际上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会越来越大。
中国能源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类型包括静止源、移动源和能源开采、加工与输送过程中的排放源三大类。从燃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