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3.古诗二首—己亥杂诗教案 湘教版-1.doc

发布:2019-12-07约4.2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3.古诗二首—己亥杂诗教案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构诗与表达特点。 重点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 (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 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1.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2.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读这个词。 3.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4.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出示课件) (1)(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 读“万马齐喑”! (2)(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贪污腐败,剥削欺压人民! (图片3) 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 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 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第一行诗)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A.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B.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C.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