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主要围绕“小实验”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材内容涉及实验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记录、实验结果的描述以及实验后的反思等方面。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观察与探究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提升学生观察事物的细致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2.表达与交流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描述实验过程,培养其清晰、连贯的表达习惯;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观察、描述等写作技巧,对基本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掌握。在科学课上,他们可能已经进行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的基本步骤有所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动手操作和探索未知充满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观察和思考。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动手实践,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进行小实验写作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如何将实验过程描述得具体、生动;二是如何将实验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三是如何将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用文字形式呈现。此外,对于一些复杂或抽象的实验现象,学生可能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实验观察和发现,促进交流与互动。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现象。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实验过程,提高写作兴趣和参与度。
5.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提升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发布预习任务,设计预习问题,监控预习进度。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思考预习问题,提交预习成果。
具体分析:通过预习任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步骤。预习问题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你认为哪些材料适合进行小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举例:教师可以提供关于不同实验材料的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并选择适合的实验材料。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点,组织课堂活动,解答疑问。
学生活动:听讲并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提问与讨论。
具体分析: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视频或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解知识点时,教师应结合具体实例,如展示实验图片或进行小规模实验演示。
举例: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提供拓展资源,反馈作业情况。
学生活动:完成作业,拓展学习,反思总结。
具体分析:作业设计应包含对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拓展资源的选择应与实验主题相关,如科学网站、实验教程等。
举例: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家庭小实验,并要求他们撰写实验报告,同时提供在线科学实验视频作为拓展资源。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学会用文字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应注重实验步骤的详细讲解和示范,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问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实验材料:除了课本中提到的材料,还可以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食盐、糖、小苏打、柠檬酸、铁钉、磁铁等,这些材料既安全又易于获取,适合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
-实验工具:除了基本的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量筒、滴管等,还可以引入一些更高级的实验工具,如显微镜、天平、计时器等,以拓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现象图集:收集一些常见的物理和化学实验现象的图片,如液体的沸腾、燃烧、沉淀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视频:制作或收集一些实验操作的演示视频,特别是那些需要精确操作的实验,如液体的滴定、溶液的配制等。
2.拓展建议:
-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在家长指导下进行家庭小实验,如制作火山爆发、制作彩虹糖等,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实验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