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考试地理考点突破复习演示课件40.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课时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考点突破
考点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基础梳理;东部地区:灾害类型 ,强度大,频率 ,损失大
中部地区:类型、强度、频率、损失等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高寒、干燥区域面积大,山
地、高原分布广泛,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
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性
性
性;方法指导
如何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我国有些地区,由于常常出现的自然灾害而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因此,抓住该地区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再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气候等特点,就能分析出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原因是什么。;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几个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1)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2)西南地区
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3)东南沿海地区
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由于气象灾害——台风引起的。;强化专练
1.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1)~(3)
题。;(1)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 )
A.寒潮 B.旱灾
C.台风 D.洪涝
(2)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3)①地与③地相比 ( )
A.酸雨危害更严重 B.无霜期更长
C.日照时数更多 D.水源条件更优;解析 该种灾害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最严重,西北内陆最轻,应为异常干旱引发的旱灾。建设水利工程是抗旱最为快速有效的措施。①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③地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雾天气。①与③相比,酸雨危害轻,水资源短缺,无霜期短,日照时数多。
答案 (1)B (2)A (3)C;耕地 的增加
北方播种冬小麦 的
增加
我国 的增加;低温:对北方农作物和南方经济作物造成
暴风雪:覆盖草场,造成 “ ”、压断电
线、折断电杆
大风:对农牧业危害极大,在干燥区形成;危害特点:台风造成的损失呈逐年 的趋
势,但对某些地区也产生有利的影响;方法指导
气象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
(1)台风的成因要结合气温、降雨的条件及类型、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来综合分析。
(2)暴雨洪水灾害的成因要结合降雨类型、季风、降雨的时空分布、河流、地形、植被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3)干旱的形成则与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太阳辐射和人类活动有关。
(4)寒潮的形成及影响涉及季风、农业生产等知识。例如,我国的气象灾害分析如下:;①分析气象灾害要结合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及气候的变化特点和规律。
②我国不同地区受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而且降水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加上平原地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因此东部地区既有洪涝灾害,也有干旱灾害。
③我国非季风区距海遥远,加上地形阻挡,因此降水少,干旱灾害多。;(5)沙尘暴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形成沙
尘暴的动力条件——大风;二是形成沙尘暴的物
质条件——地面沙质沉积物;三是不稳定的空气
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每年的3~4月,华北地区受西伯利亚冷空气进退
的影响,大风天气较多(具有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
件);此时草木初生,许多农田开耕,地表比较裸
露(地面缺少植被保护,具有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
件);此时地表已经解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
旱加速,干燥疏松的地面物质极易被大风扬起,
形成沙尘暴天气(满足了形成沙尘暴的热力条件)。
防治沙尘暴,应该从克服沙尘暴发生条件入手,;因地因时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因为造林种草一是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和粗糙度,减小风速,减少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二是能够增加空气湿度,调整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