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篇 心理的生理.ppt

发布:2017-06-18约6.93千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重要问题: 1、中枢神经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2、怎样建立条件反射。 3、如何理解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4、神经的兴奋如何传递。 第一节 神经元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瓦尔岱耶(waldeyer,1891)提出神经 元的名称,并创立了神经元学说。 一、神经元的构造 (一)、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与胞突两部分组成。 如图所示 (二)、神经元的分类 1、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 2、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 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 活动。 3、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三)、神经元如何传递信息 神经冲动由树突接受,然后传给细胞体,在这里也不断进行着维持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负责最后传递过程的是轴突,轴突通常是被脂肪性的髓鞘(myelin sheath)包住的,经过轴突分枝后,末端的终止扣再把冲动传递给其他细胞。如图所示: 二、神经兴奋的传递 (一)、几个重要概念 1、神经兴奋: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兴奋。 2、静电电位: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的膜是极化着的。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或电张力,这就是静息电位。一般膜内电位低,带负电,膜外电位高,带正电。 (二)、神经兴奋的传导 神经兴奋的传导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当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纤维某一局部就会出现电位变化,细胞膜表面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但是,临近未受刺激的部位,膜外仍为正电,膜内仍为负电。这样,在细胞表面,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之间便出现电位差,于是就产生了由未兴奋部位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的电流。同样,膜内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间也出现电位差,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构成一个电流的回路,称局部电流。 这种局部电流使临近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变化,使之除极,并产生动作电流这种作用反复进行下去,就使兴奋从一处传向另一处。神经兴奋的这种传导称为电传导。 神经兴奋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法则。神经元 反应的强弱并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这种 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微弱。 三、突触与突触传导 (一)突触: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叫突触。 突触前成分:轴突末梢的球状小体:突触小 泡,突触前膜。 突触 突触间隙: 狭义的突触,一个神经元末端 与另一个神经元始端间的缝隙。 突触后部分:临近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 内的一定部位。 (二)突触传导――化学传导 神经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某种化学物质(神经物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兴奋达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内存储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释放出来。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神经元内另一种化学物质(受体)联系在一起,从而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兴奋的传递。 四、神经网络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神经网络,有三种形式: 1、辐射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通过它的末梢分枝 与许多神经元(胞体与树突)建立突触联系。这种 联系使一个神经元的活动,有可能引起许多神经元 的同时性兴奋或抑制。 第二节?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神经元构成的复杂的机能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 (一)、脑的构造与功能 1、脑干:维持个体的生命,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脑干有关。包括延脑、脑桥、中脑、 网状结构。 2、小脑:与大脑皮质运动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 3、间脑:最复杂的中枢,也是最重要的中枢,包括:丘脑: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也具有控制情绪的功能。 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管制中枢,管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并与生理活动中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有密切关系。 边缘系统:管制嗅觉、内脏、自主神经、内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