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授课教案一.docx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一
??一、教学主题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让家长了解学习习惯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认识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及其危害。
3.指导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阐述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的紧密联系。
详细讲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
2.难点
如何让家长将所学方法有效应用到实际家庭辅导中。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个性化地调整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学习习惯的相关知识和培养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和良好习惯的效果。
3.互动讨论法:组织家长讨论,分享经验和困惑,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家长学校课堂。孩子的学习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事情,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就像是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助推器,它直接影响着孩子获取知识的效率和质量。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能够更有条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遇到问题时也会更有耐心去思考解决办法。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受益无穷。
例如,小明是一个学习习惯很好的学生,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安排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他会把学习用品整理得井井有条,在学习时能够全神贯注。长期下来,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对学习充满了兴趣。相反,小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拖拖拉拉,经常边做边玩,学习用品到处乱放。这导致她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也不理想,还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
2.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及危害
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在学习时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比如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儿玩玩玩具。这会导致学习时间延长,知识吸收不扎实,影响学习效果。长期如此,孩子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成绩自然难以提高。
拖延:把作业和学习任务往后推,总是等到最后一刻才着急去做。这不仅会让孩子在匆忙中完成任务,质量无法保证,还可能导致孩子养成懒惰、缺乏责任感的性格。而且,长期拖延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粗心大意:做题时不认真审题,书写潦草,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这会使孩子丢失很多不该丢的分数,即使掌握了知识,也因为粗心而得不到理想的成绩。同时,粗心的习惯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做事态度和质量。
缺乏预习和复习:预习能够帮助孩子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复习则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如果孩子没有这两个环节,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新知识难以吸收,旧知识容易遗忘,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注意力不集中案例
案例:小李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上课的时候总是坐不住,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和同桌说话。老师讲的内容他经常听一半丢一半,作业也做得马马虎虎。回到家后,做作业时也是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发呆,一个小时的作业常常要做到很晚。
分析:小李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家长平时没有注意培养他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家里环境也比较嘈杂,干扰因素多。另外,家长在他学习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导致他容易分心。
解决方法: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比如,在孩子学习时关闭电视、手机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设备。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逐渐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能够专注学习一段时间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拖延案例
案例:小张上初中了,每次老师布置作业,他总是拖到最后才做。晚上放学回家后,先玩游戏或者看动画片,等到很晚了才开始着急写作业。经常因为时间不够,作业质量很差,第二天还会被老师批评。
分析:小张拖延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时间管理意识,没有认识到作业需要及时完成。另一方面,家长对他的作业监督不够严格,没有及时督促他按时开始做作业。而且,小张可能觉得作业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解决方法: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作业时间表,明确每天做作业的时间段,并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果拖延,则要适当惩罚,比如减少玩耍时间。同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作业分成几个小部分,让孩子每次专注完成一个小部分,降低任务难度,提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