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弟子规》规范中班幼儿日常行为习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长兴县教育学会2011年度
优秀论文评比参评论文 类别: 幼儿教育
浅谈学《弟子规》规范中班幼儿日常行为习惯
长兴县中心幼儿园 李建花
摘要:
《弟子规》是先贤对做人道德、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结,是待人处事的道理、具体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良好性格养成的起点,因此我们结合日常教学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弟子规 日常教学 良好 行为习惯 培养
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随着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日渐浮出水面,部分幼儿都有过度自我、不尊重父母、与同伴交往困难等问题出现;父母虽然着急,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同时,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班幼儿以传统国学《弟子规》作为学习为载体,取其精华,根据幼儿发展的现状,在本班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
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在幼儿园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对于幼儿的适应和发展而言,就有了三种情况: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可以选择遵守的他律规则、自发活动中协商产生活动规则。
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在本学期发现幼儿行为习惯表现不稳定的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 而又有个别幼儿不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长辈,直呼其名,甚至见到老人,称之为“老太婆”、“老头子”。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而且大多数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当然就备受宠爱的。想要什么,爷爷奶奶们都会想办法满足他们的宝贝,哪怕是天上的星星。在如此的环境中,让幼儿觉得自己无需去爱惜什么,“坏了再买嘛!”这句话现在已成了爷爷奶奶口中广为流行的话语。
正因为种种现象,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起幼儿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以新《纲要》及幼儿园社会教育制定的目标为指导,并结合《弟子规》来规范幼儿日常行为习惯。
《弟子规》是先贤对做人道德、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结,是待人处事的道理、具体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良好性格养成的起点,0—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婴幼儿对最初的行为印象最深,反复几次以后便形成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稳固以后便成了性格。“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因此我们结合日常教学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弟子规》它包含孩子日常生活应遵守的各种规则,教育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如何起居饮食、穿着打扮,如何读书学习,如何做事、与人相处,如何面对不良环境等因素。而幼儿的每一个活动、每一种行为都影响着幼儿自身各方面的发展,为此,我们注意充分挖掘中班幼儿日常行为的教育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接纳幼儿、引导幼儿、激励幼儿,使幼儿在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学会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经过一学期的时间研究,我认为规范中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结合主题活动,寓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于环境创设中。
进行情景教学,首先要创设环境,文明礼貌的环境,温馨舒适的环境,干净整洁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自然地注意自己的各种行为习惯。同时我们也展开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也为课题的展开起了个很好的开头。
中班第一学期《朋友见面真开心》的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我们在主题墙创设时加入了“朋友病了,怎么样让他高兴?”和“微笑”两个板块,让幼儿在说说、画画、看看的过程中感受良好社会行为习惯锁带来的快乐。
中班第二学期《我对你说》的主题活动开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如:阅读乐园中有关文明礼仪书刊的投放、情景故事的表演与欣赏、收集生活中好听的、词句等等,并且将一些幼儿收集到的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创设到主题墙上,让幼儿学一学说一说,
二、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教学活动。
把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