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生物学;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基本概念;3、菌落(colony):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
4、培养平板(culture plate):
冷却凝固后的固体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中所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面,简称平板,是用于微生物纯培养的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形式。;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高压蒸汽灭菌
干热灭菌
紫外线灭菌
过滤除菌
火焰烧灼;3.操作环境 ;4.操作过程 ;;无菌操作箱 ;;纠错;哪个正确?;谁的操作比较规范?;二、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1、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2、稀释倒平板法
;稀释样品的取样和倾注平皿 ;;3、平板划线法(Streak Plate);4、稀释摇管法(厌氧培养法)
用于厌氧菌的培养; 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连续稀释得到高度稀释的效果, 如果经过稀释后的大多数试管中没有微生物生长,那么有微生物生长的试管得到的培养物可能就是由一个微生物个体繁殖而来的纯培养物. 这种方法适合于细胞较大的微生物.;四、单细胞(单孢子)分离法;五、选择培养;1、选择平板培养
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抑制剂,使不需要的菌不生长,需要的菌生长后有一定特征,然后挑取单菌落。
分离抗生素抗性菌株,可在加有抗生素的平板上分离。
分离蛋白酶产生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牛奶或酪素,蛋白酶产生菌在平板上生长会形成透明的蛋白质水解圈。
;2、富集培养; 保证菌种经过较长时间后仍保持生活能力,防止被杂菌污染,形态特征和生理形状尽可能不发生变异。;菌种保藏的原理;菌种保藏的方法;优点:方便,不受条件限制,各类微生物均可。
缺点:时间短、传代多、易退化。;②石蜡油低温保藏法:; 衰退 1. 定义; 菌种原有的典型性状变得不典型时就称菌种退化,这种变异也称负变(minus mutation)。;例如,
微生物菌落形态或个体形态的变化;
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量减少;
色素产生情况的变化;
研究菌种遗传标记的丢失,
生产菌种生产性状的劣化等。;2. 衰退的原因;3. 衰退的防止;(3)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4)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接种传代;(5)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置于保护剂( 甘油、二甲亚枫、血清蛋白、脱脂牛奶等)中,预冻后保存在液氮中( -196℃)或低温冰箱( -70℃)。
适用于各种微生物的较理想的保藏方法。;冷冻真空保藏法;优点:低温、干燥、无氧、有保护剂,可保藏各大类微生物,保藏时间可达几十年,是目前使用最广、最有效的保藏方法。一般专业机构大都使用此法保藏。
缺点:不能保藏真菌菌丝。;
干燥保藏法
将菌种置于土壤、细纱、滤纸、硅胶等干燥材料上保藏。
如砂土管保藏法,适用于放线菌、芽孢菌和某些真菌保藏,保藏时间几至几十年。
;方法名称;菌种保藏机构的任务:广泛收集科研和生产菌种、菌株,并加以妥善保管,使之达到不死、不衰、不乱以及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的目的。
菌种保藏机构: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
美国的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
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
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所(IPL)
;任务:
广泛收集实验室和生产用菌种、菌??、病毒毒株
(有时还包括动、植物的细胞株和微生物质粒等),
并将它们妥善保藏,使之不死、不衰、不乱,
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思考题
1、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2、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