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杨巧赟 杨海 张慧娟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东惠州 516002)
【摘要】目的 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临床意义进行探究。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的98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以上患者进行抗Scl-70抗体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来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 上述患者中抗Scl-70抗体25例,抗RNP抗体9例,抗SAA/SSB 5例,抗Rib4例,抗SM2例,抗Jol3例。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在肺间质纤维化以及指端缺血症状上与抗Scl-70抗体阴性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lt;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皮病的症状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这对于系统性硬皮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系统性硬皮病 抗Scl-70抗体 肺间质纤维化
【中图分类号】R5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74-01
系统性硬皮病本质上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皮肤硬化是其常见的症状,若患者病情严重时将有可能出现全身性皮肤僵硬[1]。另外该病症还会对内脏器官带来影响。我院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了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抗Scl-70抗体的测定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的98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以上患者均符合SSc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76例,年龄为18至69岁,平均年龄为(41.3plusmn;5.1)岁,病程为1至22年,平均病程为(9.1plusmn;2.1)年。上述患者中存在58例弥漫型系统性硬皮病,40例肢端型系统性硬皮病。
1.2方法
抗Scl-70抗体分为两个步骤即抗原制备以及测定,具体如下:(1)抗原制备。将医用白鼠(200g左右)放血后取其肝脏。将肝脏细胞膜除去并保留细胞核结构。过滤,加入2%的蔗糖溶液离心,3*10^4r/min,持续1h。离心完成后将细胞核取出并进行超声粉碎在离心15min,转速为1*10^4r/min。取上清液,并测定蛋白浓度放入零下20摄氏度下保存。对抗原进行电泳分析,电泳3h后采用对样本进行染色将三条区带显露出来。(2)抗Scl-70抗体测定。先配制0.4%浓度的琼脂糖版并将标准抗Scl-70抗体样本和抗原进行双扩散测定。在室温条件下孵育24h,采用生理盐水以及柠檬酸钠混合液漂洗并染色,同时判断血清样品中是否存在Scl-70抗体。将小白兔胸腺作为抗原,蛋白浓度控制在50mg/ml,对标准血清及血清样品进行测定(免疫双扩散法),常温条件下培育24h,对比测定结果。
2.结果
上述患者中抗Scl-70抗体25例,抗RNP抗体9例,抗SAA/SSB 5例,抗Rib 4例,抗SM 2例,抗Jol 3例。患者临床症状与Scl-70抗体关系具体如下。
表1 患者临床症状与Scl-70抗体关系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在肺间质纤维化以及指端缺血症状上与抗Scl-70抗体阴性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lt;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系统性硬化病并不常见,据相关统计证实系统性硬化病每年发病人数为20至100万之间。皮肤硬化是系统性硬化病常见的症状,患者病情严重时将会出现全身性皮肤硬化,该病症女性患者居多。另外该病症会引发内脏衰竭,较为常见的就是肺间质纤维化,病情严重的话有可能致死。
在本研究中对98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进行了抗Scl-70抗体测定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研究结果上来看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在肺间质纤维化以及指端缺血症状上与抗Scl-70抗体阴性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lt;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抗Scl-70抗体是DNA局部异构酶降解产物,在DNA复制过程中具有松解局部螺旋的作用,它是系统性硬化病的标志性抗体[2]。从本次研究上来看患者的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26.53%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而Scl-70抗体阳性患者在肺间质纤维化以及指端缺血症状表现上与Kuwana等研究结果相近[4]。从以上结果中可以推断出患者的内脏病变与皮肤硬化程度并没有表现出直接关系。
综上,抗Scl-70抗体与系统性硬皮病的症状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这对于系统性硬化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