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实验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2.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l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实验器材】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键;被测金属导线;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按图1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图1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电键S.求出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5)将测得R、l、d的值,代人电阻率计算公式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访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正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6.求R的平均值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R=U/I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像(U-I图线)的斜率来求出.若采用图像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典型例题】
例1 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若被测电阻丝的长度为80.00cm,电阻约为3Ω~4Ω,在下列器材中应选用的是 (写代号).
A.电压表(0~15V);B.电压表(0~3V);C.电流表(0~0.6A);D.电流表(0~3A);E.滑动变阻器(0~50Ω,2A); F滑动变阻器(0~500Ω,1A); G.电源(E=3V,r=0.2Ω);H电源(E=10V,r=lΩ);I.开关;J.导线(若干).
例2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1)如图2(a)为测金属丝直径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意图,则此金属丝的直径为 m;(2)如图2(b)为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电阻的电路图,其中M为 , N为 ;若两表示数分别如图2(C)、(d)所示,则被测金属丝的电阻R测= ;( 3)用以上方法测得的金属丝电阻率与其实际值比较是 .(填“偏小”、“偏大”或“准确”)
图2
例3 在测定金属丝的直径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图3所示,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10-3m。
图 3
[典型例题]1. B C E G I J 2. (1)5.9×10-2m (2)电流表 电压表 5Ω (3)偏小 3. 0.900
附1: 游标卡尺的原理与使用
1.工作原理:游标卡尺有三种:10分度、20分度、50分度,是根据游标尺上的总刻线长度区分的。以10分度为例看一下它的刻线原理:如图所示,当主尺和副尺的卡脚时,副尺上的零线对准主尺上的零线的每一小格为1mm,副尺上取mm长度在刻尺上等分为0个格。即: 副尺每格长度= 0.9mm
主、副尺每格之差=1mm-0.9mm=0.mm
2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19mm,分成20等份,每等份为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05(即)mm;5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49mm,分成50等份,每等份为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02(即)mm;
卡尺分类 主尺最小刻度(mm) 游标刻度总长(mm) 精确度(mm) 10分度 1 9 0.1 20分度 1 19 0.05 50分度 1 49 0.02 2.读数方法:游标卡尺的读数可分为步:
第一步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