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电学实验报告一维正演电测深要素.doc

发布:2016-12-28约4.3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地电学 课题名称: 一维电测深正演程序实验 专 业: 地球物理学 姓 名: 班 级: 完成日期: 2016 年 11月 日 目录 实验名称……………………………………………………3 实验目的……………………………………………………3 实验要求……………………………………………………3 实验原理……………………………………………………3 实验题目……………………………………………………7 实验步骤……………………………………………………7 实验整体流程图……………………………………………8 程序及运行结果 一、实验名称 一维电测深正演程序实验 二、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Matlab编程,并设计一维电测深二层,三层,四层正演程序 在设计正演程序的基础上实现编程模拟 MATLAB软件基本操作和演示 . 三、 实验要求 利用电阻率测深法及其相关公式,计算水平地层上的视电阻率,绘制视电阻率测深曲线并分析。 利用Matlab软件作为来实现该实验。 四、 实验原理 (一)、电阻率测深法简介: 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是用来探明水平层状(或近水平层状)岩石在地下分布情况的一组电阻率法变种。 电测深曲线:每个测点的电测深观测结果,绘制成一条视电阻率ρs 随极距 AB/2变化的电测深曲线。电测深曲线反映了测点下方垂直方向上电性层的变化情况。 通过在测点上固定MN,逐次改变供电极距,以扩大人工外电流场的有效作用空间,观测到主要以垂向地下电阻率分布为特征的变化情况,分析 ρs~AB/2 的电阻率测深曲线,达到探测地下垂向地体分布的目的。该方法基于地表水平、地下水平成层、层内介质导电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地电模型。 (1)、多层水平地层地面点电流源的电场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下有n层水平地层,各层电阻率分别为ρ1、ρ2 … ρn; 各层厚度分别为h1、h2…hn-1; 各层底面到地表的距离分别为H1、H2…Hn-1,Hn→∞。 (2)、求解思路: U →E→ρs→Ti(λr) ① 用分离变量法求方程 ② 边界条件 ③ 通解 ④ 各层的电位表达式 ⑤ 利用边界条件求待定系数 A2、A3,…,An B1、B2,…,Bn-1 设地面点电流源A的强度为I。为求各层中的电位表达式,将柱坐标系的原点设在A点,Z轴垂直向下。在所设条件下,电位与角无关,满足如下形式的拉普拉斯方程: 边界条件: 这样,得到方程的通解为: 式中:A (m), B(m) 为待定的积分变量m的函数;J0(mr) 为零阶贝赛尔函数 利用边界条件,可以得到第一层电位公式: 第二层以下至n-1层,第 i层的电位为: 第n层内的电位表达式,由 得 方程中待定系数为(2n-2)个,恰好有相同数目的边界条件匹配,因此可以直接求解(2n-2)个方程获得这些系数。 电测深只在地面工作,即z=0,B1, 式中:J0(mr)为零阶第一类贝赛尔函数;B1(m)为积分变量m的函数。对于层数确定的水平地层,根据地层界面上电位和电流密度法向分量连续的边界条件,可具体求出B1(m)的表示式。 2、多层水平地层上电测深的ρs 表示式和电阻率转换函数 令中,则地面上电位公式为:。 若采用MN→0的装置测量,相应的ρs 表达式为: 令则多层水平地层上的电测深ρs 公式简写成: 式中,T1(m)定义为电阻率转换函数又称核函数。可见,电阻率转换函数与各层的层参数(厚度和电阻率)及积分量m有关。 3、电阻率转换函数的递推公式 对于二层水平地层情况,若将(4-3-8)式先后代入(4-3-9)式和(4-3-12)式,便得到二层水平地层的电阻率转换函数: 归纳每一层的电阻率转换函数,就可导出电阻率转换函数的递推公式: 电阻率转换函数递推公式的导出,免去应用边界条件解方程组求系数B1(m) 的计算,引入双曲函数 推广到n层条件下T1(m)式有: 利用层间衔接条件,可得到层间的T(m)的递推关系: 由此可知:当给定n,ρ1,ρ2...ρn-1,ρn和 h1,h2,...Hn-1。可递推出上层或下层的电阻率转换函数。 五、 实验题目 1、求电阻率转换函数T(k)。 2、计算视电阻率。 3、绘制电测深曲线 六、 实验步骤 选定最小和最大电极距及每个对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