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礼仪.ppt

发布:2017-06-05约1.57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讲:中国古代礼仪 第一节、中国古代基本礼仪 一、中国古代基本礼仪 五礼 吉礼 凶礼 宾礼 军礼 嘉礼 1、吉礼:就是祭祀时的典礼。 第一、祭祀神祗 第二、祭祀祖先。 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外城南部永定门的东侧,系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迁都北京时所建,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与祈祷丰年的地方。现在的规模是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成的。天坛整个组群由内外两重墙环绕,总面积280公倾。 天坛 平面接近四方形,但北面的两角采用圆形,南面则为直角,是附会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而设计的,其中圜丘和祈年殿是全部建筑的主体。各主要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顶象征着“青天”. 太庙平面图 太庙正门 广东的陈家祠堂 陈家祠 堂 2、凶礼:指哀悼之礼。指天子、诸侯、大夫等在遭受凶、丧、祸患时给以的哀悼、慰问、救济的礼仪。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春官·大宗伯》 3、宾礼:接待宾客之礼。主要是指天子与诸侯,及诸侯与诸侯之间来往交际的礼仪。 (1)朝觐 (2)聘问 (3)巡狩 (4)盟誓 4、军礼:即与军事有关的礼仪。主要有: 军事操练 检阅军队 出征 报捷 献俘 5、嘉礼:是增进人际间关系、联络感情等方面的礼仪。 二、冠礼 古代男子 二十岁时 ,要举行 加冠之礼, 即成人之礼。 1、筮日:确定吉日 2、挽髻、着纚。 3、加冠:缁布冠、皮弁、爵弁。 4、拜见尊长。 5、取字 女子: 十五岁,举行加笄之礼。 第二节、中国古代婚礼 “昏礼者,将结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白虎通?婚嫁》 1、纳采 2、问名 3、纳吉 4、纳征 5、请期 6、亲迎 1、纳采 男方派媒人向女方提亲。 《士昏礼》:“纳采用雁。” 2、问名 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男女非婚不问名。 3、纳吉 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 。 4、纳征 征者:聘也,即行聘礼。 玄纁五匹 束帛五匹 纚皮二张。 5、请期 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6、亲迎 是新婿亲往女家迎娶的仪式。 7、拜见舅姑 8、庙见 9、关于中国古代婚姻的几个问题 ①婚龄: 男二十而娶,女十五而嫁。 “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周礼·媒氏》 王肃曰:“《周官》云‘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嫁’,谓男女之限,嫁娶不得过此也。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不待礼而行之,奔者不禁。”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媒氏》 ②同姓不婚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礼记·曲礼上》:“娶妻不娶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 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齐风·南山》 “男女非媒不交。”《礼记·坊记》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④七出、三不去 七出: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大戴礼记·本命》 三不去: 一是有所取无所归;二是与更三年丧;三是前贫贱后富贵。 ⑤三从四德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礼记·丧服·子夏传》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周礼·天官·九嫔》 冕 迎亲 · 媒婆蜡像 * * 寰丘坛 正殿 寝宫 祧庙 太庙正殿(享殿) 陈家祠堂 《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乾隆) 缁布冠 皮弁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