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汶川大地震的影像书写对绵竹年画的影响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08-16约1.02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汶川大地震的影像书写对绵竹年画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这场灾难中,中国社会各界展现出了无比的团结与勇气,国内外的各种媒体也聚焦于这场灾难,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对于多年通过绵竹年画文化反映、传承中国文化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来说,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无疑是一个催化剂,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汶川大地震对绵竹年画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群众性文化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对地震灾害表现方式和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文献资料收集和内容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收集有关绵竹年画的历史发展和汶川大地震对其产生的影响的文献资料,对绵竹年画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创作作品、表现方式和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探究汶川大地震对绵竹年画的影响及其原因。 3. 预期结果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汶川大地震灾难对绵竹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其表现和风格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和创新,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 (2)与汶川大地震相关的绵竹年画作品呈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强烈意愿和调节功能,表现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诚和关注。 (3)以汶川大地震为代表的灾难事件对于绵竹年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深刻的带动和启示作用,将绵竹年画的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4. 计划进度 第一阶段(两周):收集并阅读相关文献,建立汶川大地震对绵竹年画的影响分析框架。 第二阶段(两周):通过分析和比较有关绵竹年画的创作作品和表现方式,探究其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表现和创新。 第三阶段(两周):总结分析结果,撰写开题报告,并对后续研究提出设想和计划。 5. 参考文献 1. 肖津川.《汶川大地震后绵竹年画艺术表现的新变革》[J]. 中国艺术观察, 2009(12):18-19. 2. 冯大锺.《绵竹年画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表现》[J]. 四川文艺, 2011(11):22-23. 3. 汪澄.《绵竹年画和灾难文化表征》[J]. 文化研究, 2019, 36(06):112-113. 4. 赵学稳.《汶川大地震中的民间文化阵线—以绵竹年画为例》[J]. 川南民族学院学报, 2011(05):138-14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