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赛课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4 / NUMPAGES4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导读提示自主学习,能流利地概括表达“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情,从中悟出哪些道理。”
3、体会题目的比喻意义,比较清楚地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如何从大段的文字中捕捉最有用的信息,并且概括出来。即自学后流利概括表达“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情,从中悟出哪些道理。”
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向自学
师:有一位女作家,名叫叶文玲,回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的时候,喜悦荡漾在心头,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师:“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出示城市夜景)而在叶文玲的心中这就是少年美好的读书生活。我们再读一读。
生朗读。
师:她把自己这份美好的感受写在了一篇文章中。
生:我的“长生果”。
师:读书生活是流光溢彩的画页,是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而书却是“长生果”,对书太有感情了。在导读中告诉我们此文就写了关于(板书:读书作文)的几件事情。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思考导读要求的第一个话题——哪几件事情。
出示自学提示:
阅读课文,想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情?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交流收获
(学生自学三、四分钟,老师巡视)
(一)交流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情?
师:我们交流交流自学的成果。
1、读书事例。
(1)举一:
生:童年读书的事情有看香烟人图片……
师: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本领就是善于从一大段文字中捕捉最有用的信息,并且概括出来。怎么概括才好呢?
生: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
师:可以这样,换一种说法的。
生: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是“香烟人”画片。
师:也可以把读者的感受加进去。
生: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是“香烟人”画片,读得津津有味。
(2)反三:
师:其他的两个事例就用刚才的方法概括出来。
生:我读了几套连环画,看得如痴如醉。
生:我到镇上文化站借阅了几百册图书。
师:三个事例找到了,第四个读书故事隐藏在其他的段落里。
生:我在学校图书馆读大部头的小说。
2、作文事例。
师:对,就用这样的方法同桌相互说说关于作文的事例。
生:我写《秋天来了》一文,得了甲优,在班里当范文朗读。
生:我写《一件不愉快的事》展览在教室墙壁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体会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师:我们学会捕捉信息和概括信息,作者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我们再次默读课文,捕捉信息和概括信息。
关于读书悟到了什么道理,关于习作又悟到什么道理?聪明的孩子静下心来一定能找到有关的句子。
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出示: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师:根据这段话,说说悟到了什么道理?
生:如果读书如饥似渴,也就是说特别爱读书的话,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定能得到报偿的,比如说作文能力能提高,想象能力一定也会提高,感情世界会更加丰富的。
师:那么,关于习作方面,作者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读文)
出示: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生:作文的构思要跟别人不一样,打动别人的是自己创造的内容。
师:其他同学也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三)交流读书感受。
师:这些都是读书给他带来的感受,怪不得他发自内心的赞叹。
生:我的“长生果”。
师:原来,文章的题目就是作者的心灵最深的感受啊!看那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作者才不断地成长起来。
出示:(图画)叶文玲,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
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创作影视文学剧本。
几十篇小说分获海内外及省部级各种奖项。
“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
“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
“冰心散文奖”。
是读书,使她获得了不断的发展,所以称书是“长生果”。
师:我也觉得书是我成长的长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