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复习讲义:第六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入门知识+古诗常识+Word版含答案.docx

发布:2018-05-12约4.3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入门知识 古诗常识一、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1.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亦称“古诗”“古风”。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用韵押韵,自由灵活。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①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②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③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④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绝句的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具体说来,有四种:①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这是常式。②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即颈联和尾联,这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情况。它要求第一联对仗。③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都必须对仗。④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即首联和颔联,则要求后一联对仗。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方法:①看句数。古体诗句数不限,近体诗每首句数有限定,绝句都是四句,律诗通常是八句。②看字数。古体诗不拘字数,有五言、七言,也有杂言。杂言往往以七言为主,夹杂着三言、五言,也有夹杂四言、六言以至十言不等的。近体诗都为五言或七言。③看押韵。古体诗用韵较宽,不受韵书限制,押韵可平可仄,也可换韵;近体诗用韵严格,只用平声韵,不可用仄声韵,更不可换韵。④看平仄。古体诗不拘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并一定要符合平仄格式的要求——七绝、七律句中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不论,二、四、六字的平仄须分明;五绝、五律句中一、三字平仄不论,二、四字平仄要分明。2.词词,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唐,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为“曲”或“曲子词”等。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定。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为“诗余”。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慢”又比“引”“近”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随后又出现了“小令”“中调”“长调”:(1)小令,限58字以内;(2)中调,指59字至90字;(3)长调,指91字以上者。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律,即词律,其特征是:(1)字数一定。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短的如《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长的如《莺啼序》有240字。(2)讲究平仄。(3)句式参差不齐。少的为一字句,多到十几字句,各种句式都有。(4)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同。有上下句押,有隔一句押,有隔两句押,有隔三句押,还有句中押;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3.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散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可供歌唱的新诗体,它有一定的乐调和一定的歌词格式,是按节拍来歌唱的。在形式上,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别。小令因其体制短小而得名,又叫“叶儿”,通常指独立的、只有一支曲子的散曲形式。如[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它跟词中的小令近似,但含义不同。词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