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
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
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
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色
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教育思想,重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培养。导航及应用技术方向侧重
于卫星导航的原理、信号体制和终端设计、数据处理等。信息处理技术方向侧重于音视频信号的产生、获取、
传输、处理及应用。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
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
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学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
科学知识。
3.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4.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
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具有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
追求创新的意识和对电子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
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55
四、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知识/素质/能力 实现(课程名称)
1.1.1 基础理论知识; 利用数学工具完成数理计算、推导,简单 高等数学、概率论、线
1.1.2 有关科学定律与原 的数学思维、建模与方法。 性代数、复变函数。
1.1 工程科 理; 完成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观察与
大学物理、物理实验。
学基础知识 1.1.3 外语; 数据分析,了解物理现象和基本定律。
1.1.4 计算机基本知识; 熟悉程序设计方法,熟练使用通用软件和 软件技术基础、C 语言
1.1.5 知识应用。 专业软件。 程序设计。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
增加对专业和学习方向的了解,提高对专
座、
业的认知程度,了解专业发展前沿。
电子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