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王福彪金锁泄密 - 第一章:基础知识新析.doc

发布:2017-12-23约1.69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础知识新析 第一节 阴 阳 一、阴阳的产生 我们的先祖曾经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代,经过母系氏族部落、父系氏族部落阶段后,进入了部落联盟时期。在当时,人类的生存是依附于大自然,所以人类对大自然的膜拜远远超过了对人类本身的膜拜。在对大自然膜拜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一条不可违逆的自然规律:即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带有两面性,这种两面性被称为“阴阳” (符号“”代表阳,“”代表阴)。 阳中含阴 阴中含阳 按照道家的哲学, 宇宙的原始初期为无极, 无极即无可穷极,无边际, 即无限。在未有天地之前为混沌时期,宇宙为空玄寂寥状态。混沌初开,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里的两仪,即阴阳两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万物,从而开创了阴阳两极的开始。 阴阳概念是中国人最早的哲学概念,古代先民从经验观察出发,将阴阳作为太阳日光向背的意义而出现。向日的叫阳,背日的叫阴。进而,又将阴阳引伸解释为气候的寒与暖。后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阴阳提升为哲学概念,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互相对立而又统一的动态平衡势力。例如:天地、日月、昼夜、水火、明暗、动静、内外、寒暑、上下、雌雄、男女、刚柔等等,都可以分成阴阳两个方面。然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协调统一,相辅相成的。因为有着这样的思维基因和思辨传统,所以,《易传》将“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道家所指的阴阳观,提升为天地自然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易经》虽然没有提到“阴阳”的概念,但却用“”(阴爻)和“”(阳爻)两个不同的符号表达了阴阳概念。《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一语道破易之本质。周易所要阐明的就是宇宙万物依据阴阳变化、刚柔相推、生化不息的法则。 阴阳涵盖了世间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阳这种现象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存在,是无所不在的存在,万物负阴而抱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中国祖先对阴阳的认识十分丰富,《黄帝内经》有言:“平旦到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黄昏至合夜,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又说:“阳在外,阴之使之;阴在内,阳之守也。” 这种阴阳的概念早先原本是朴素的、经验的、唯物的。到了战国末期,由于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提出了“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变”的观点,使得原本质朴无华的“阴阳”观,变成了一种辩证的方法论。 二、阴阳的相互转化 《周易》中阴阳学说的基本关系,可以概括为阴阳的相互对峙(离合)、相互依存(互根)、相互消长(升降)、相互转化(生化)四个方面。 (一)阴阳的相互对峙 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阴阳之间缺一不可,亦不可偏废,二者相对相合而存。《易传》“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媾精,万物化醇;”《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说,阴阳感应,必然会相求相得相合,男女、牝牡、雌雄等无不如是。 阴阳的对峙,是指阴阳作为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如春夏阳气上升且盛,抑制了寒凉之气,因而春夏温热;秋冬阴气上升且盛,抑制了温热之气,因而秋冬寒冷。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故阴与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的动态平衡则是通过相互制约和互相斗争来维持。 (二)阴阳的相互依存 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峙,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所谓“孤阴不生,独阴不长”、“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庄子曰:“阴阳聚则生,散则死。”《类经图翼》:“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相合,万象乃生。”在整个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阴阳的互根、互存的关系。一旦“阴阳离决,”生命也就终止了。诚如《易传》所说:“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礼记》:“阴阳和而万物得”,这就是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离不开阴阳平衡这一前提。   (三)阴阳的相互消长 阴阳经常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状态中。阴阳的消长、升降、出入是循环不息的,这是天、地气相交的正常变化。一年有四时,阴阳消长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冬至一阳生,直至夏至前,为阴消阳长的过程,气候从寒冷逐渐由凉转暖乃至炎热。夏至一阴生,直至冬至前,为阳消阴长的过程,气候从炎热逐渐由暖转凉乃至寒冷。一年四季阴阳变化分明,是由于日、月、地球三者运动的结果。所以《易·系辞》:“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不论一年四季循环,或一日昼夜更替,都是阴阳消长规律的体现。总之,阴阳二气的消长起伏,生生不息之机,正是宇宙万物如日月升降、人事盛衰、潮涨潮落、花开花谢……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