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题申报书:数字思政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与优化路径研究.docx

发布:2024-12-30约2.4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数字思政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与优化路径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研究现状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数字思政教育在高校中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然而,对于数字思政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与优化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思政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上,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与优化路径的研究尚不深入。

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数字思政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为优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思政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影响,为高校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

(1)理论价值:丰富和发展数字思政教育理论,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实践价值:为高校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提升。

(3)社会价值: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二、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深入探讨数字思政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优化路径,为高校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那些在数字思政教育中参与度较高的学生。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

(1)数字思政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分析。

(2)数字思政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研究。

(3)优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研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数字思政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现状、揭示机理、提出优化路径,为高校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数字思政教育、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收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字思政教育的认知、参与度以及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数据。

(3)访谈法:对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数字思政教育中的体验和感受。

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

(1)将数字思政教育与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相结合,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2)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数字思政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为高校制定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3)提出优化路径,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提升提供实践指导。

四、研究基础、保障条件、研究步骤

研究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包括:

(1)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数字思政教育、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的研究。

(2)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在数字思政教育中的参与度、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等。

保障条件

本课题的保障条件包括:

(1)研究团队:组建一支由教育科研专家、高校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代表组成的研究团队。

(2)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经费的合理使用,为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3)数据支持:与高校合作,获取相关数据,为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包括:

(1)前期准备:确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组建研究团队。

(2)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数字思政教育、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3)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收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字思政教育的认知、参与度以及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数据。

(4)访谈:对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数字思政教育中的体验和感受。

(5)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数字思政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

(6)提出优化路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

(7)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为高校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课题设计论证共1783字)

课题评审意见:

本课题针对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展现出了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目标明确且具体,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规范,确保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还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对问题的剖析深入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