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一章 复习题.doc

发布:2017-06-04约2.68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 B )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 墨子 D.韩非子 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 )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 A.马克思、恩格斯 B.毛泽东、周恩来 C.邓小平、江泽民 D.胡锦涛 3、党的( B )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是在( D ) A、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三中会全会 D、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5、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的是( C ) A.《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现代化 B.社会和谐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 B )阐述的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之以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C ) A.“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 B.“乌托邦”式的和谐社会 C.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D.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 A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C、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D、公平的教育制度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 A.坚持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 C.发展民生 D.坚持对外开放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 ) 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 C.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D.与历史上的和谐社会一致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 D )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13、民生之本是( A ) A、就业 B、反腐 C、物价 D、教育 14、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C ) A、分配公平 B、再分配公平 C、教育公平 D、保障公平 15、当前要大力发展的是( B ) A、高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艺术类教育 D、基础教育 16、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必须坚持我国教育的( B ) A、育人性质 B、公益性质 C、服务性质 D、大众性质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 D ) A、公有制经济主体 B、改革开放 C、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社会和谐是( ABC ) A.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B.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C.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D.只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 2、空想社会主义对和谐社会构想的著述有( ABCD ) A.《全世界和谐》 B.《太阳城》 C.《乌托邦》 D.《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 ABC )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4、一般地讲,和谐社会是( ABC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B.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和要求是( ABCD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