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课程设计多波形信号发生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18 页
DSP课程设计报告
——多波形信号发生器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9990455 一、实验目的 PAGEREF _Toc329990455 \h 3
HYPERLINK \l _Toc329990456 二、实验内容 PAGEREF _Toc329990456 \h 3
HYPERLINK \l _Toc329990457 三、实验原理 PAGEREF _Toc329990457 \h 3
HYPERLINK \l _Toc329990458 1.产生连续的波形的方法 PAGEREF _Toc329990458 \h 3
HYPERLINK \l _Toc329990459 1.1 查表法: PAGEREF _Toc329990459 \h 3
HYPERLINK \l _Toc329990460 1.2计算法: PAGEREF _Toc329990460 \h 3
HYPERLINK \l _Toc329990461 2. TLV320AIC23B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PAGEREF _Toc329990461 \h 4
HYPERLINK \l _Toc329990462 四、程序设计 PAGEREF _Toc329990462 \h 5
HYPERLINK \l _Toc329990463 五、程序调试 PAGEREF _Toc329990463 \h 11
HYPERLINK \l _Toc329990464 1、编译过程 PAGEREF _Toc329990464 \h 11
HYPERLINK \l _Toc329990465 2、.cmd程序(5502.cmd)全文及其解释: PAGEREF _Toc329990465 \h 11
HYPERLINK \l _Toc329990466 3、程序运行结果(图形和数据显示): PAGEREF _Toc329990466 \h 13
HYPERLINK \l _Toc329990467 六、硬件输出演示: PAGEREF _Toc329990467 \h 16
HYPERLINK \l _Toc329990468 七、实验感想与体会 PAGEREF _Toc329990468 \h 18
HYPERLINK \l _Toc329990469 八、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29990469 \h 18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D/A转换器的初始化设置及其应用
2.学习并掌握使用DSP产生正弦波的原理和算法,进而掌握任意信号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等信号)产生的原理和算法。
3.比较产生信号的两种主要方法(查表法和计算法)的优缺点。
4.熟练使用软件CCS3.3对程序的完整调试过程。
二、实验内容
使用DSP产生300~16000Hz的正弦、方波、锯齿波和三角波信号,输出信号的幅度从0~1Vrms(有效值)。要求使用计算法,并且频率可变、幅度可变。
本实验要求用软件CCS3.3编程实现,并与硬件连接进行功能演示。
三、实验原理
1.产生连续的波形的方法
1.1 查表法:
把事先将需要输出的数据计算好,存储在DSP中,然后依次输出就可以了。查表法的优点是速度快,可以产生频率较高的波形,而且不占用DSP的计算时间;查表法的缺点在于需要占用DSP的内部的存储空间,尤其对采样频率比较大的输出波形,这样,需要占用的内部的空间将更大,而DSP内部的存储空间毕竟有所限制。这使得查表法的应用场合十分有限。
1.2计算法:
采用计算的方法依次计算数据而后输出,然后再计算而后输出。计算法的优缺点正好和查表法相反。即:其优点是不占用DSP的存储空间,其缺点是占用DSP的计算时间,使得执行程序的开销变大。本实验将用第二种方法即计算法产生一个正弦波信号,从DA输出。由余弦信号的递推公式:
得知:如果需要产生连续的余弦信号,必须知道首先两个余弦值的大小,然后就可以利用上式计算出后面的数据,这就是下面编程依据的核心算法。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泰勒级数数学表达式为:
,
,.
如果要计算一个角度ⅹ的正弦和余弦值,可以取其前五项进行近似计算。
也可以用递推公式求正弦和余弦值:
利用递推公式计算正弦和余弦值需已知cos(x)、sin(n-1)x、sin(n-2)x和cos(n-2)x的值。用这种方法,求少数点可以,如产生连续正弦、余弦波,则累积误差太大,不可取。
最终产生信号的频率为f0=fs/N,其中N为抽样点数。
2. TLV320AIC23B的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