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孔子拜师》课堂教学实录.doc

发布:2018-10-08约5.7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7.孔子拜师 青白江区华严小学 彭涛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组《感受中华文化》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会用抓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理解文章。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查找孔子和老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咱们班听课,你们的心情怎样?这让我想起了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积极认真的学习状态来欢迎所有听课的老师们,好吗? 一.介绍孔子,感受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 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这儿也有两个名字,咱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孔丘?? 仲尼) 师:谁认识它们?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孔丘? 仲尼 师:你读得可真准,你把生字“丘”和翘舌音“仲”都读准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孔丘? 仲尼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两个名字可属于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 生:孔子。 师:对了,答案就是孔子。(板书:孔子) 师:你对孔子有所了解吗? 生:我知道孔子为什么叫孔子,因为“子”在古代是对有学问、有道德的先生的尊称。 师:你知道得可真多。子在这个地方要读三声,课文中提到的孔子、老子都是有道德、有学问被人尊敬的人,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人? 生:孟子、庄子、墨子。 师:对于孔子的名字你还有补充吗? 生: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师:(课件出示:孔子? 名丘? 字仲尼)是呀,古代人的名字很有特点。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名还有字。字是古代男子在20岁成人礼上所取的名字。 师:古代人在名字的运用上也要讲究礼节,当自我介绍的时候,要用名以示谦虚;在称呼别人时,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用他的字,以示尊敬。 师:我也找到了有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配乐)孔子,是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治学育人,据说有三千弟子。他的弟子把孔子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师:孩子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源远流长,充满了文化的暗香。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了解孔子,推开传统文化的大门,感受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名字就叫做《孔子拜师》(板书:拜师)。 师:齐读课题。 生:孔子拜师 二.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理解句子。 师:我们来读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词。(出示:曲(qū)阜)“曲阜”是孔子的家乡,多音字“曲”在这里读第一声,谁来读一读? 生:曲(qū)阜 师:读得真准,再找一位同学读,如果他读得对,大家一起跟着读。 生:曲(qū)阜 生齐:曲(qū)阜。 师:现在请你打开课文到67页,在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中找到曲阜这个词,用笔标注好曲(qū)的拼音,这样我们就不会读错了。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词语,标注好了拼音比较难读,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把这样的词多读几遍,再读读句子。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读准字音,还能够读通顺句子呢。开始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课文中出现拼音的词语,如果他出错了,你们要互相帮助。 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词语。 师:这节课的生字是有点难读,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呢? 生:有。 师: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看看屏幕上的这些生字词,还会读吗?师:我们先看第一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词语:佩服、传授、纳闷、毫无保留、) 师:(课件出示:佩服)这第一个词谁来读一读? 生:佩服(读出了轻声)。 师:你把服(fú)的轻声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佩服。 师:(课件出示:传授)谁来读? 生:传授。 师:你把翘舌音读得真准,后面的同学再来读一读? 生:传授。 师:一起来读。 生:齐读传授。 师:(出示:纳闷)谁来读一读? 生:纳闷。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生:齐读纳闷。 师:纳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已,有些纳闷。 师:你能把纳闷换成别的词吗? 生:不明白、奇怪、好奇、疑惑。 师:一个纳闷让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