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工艺学15学习课件.pptx
第七章电镀合金工艺;(二元合金)金属共沉积的基本条件
1)合金中的金属至少有一种金属能从其盐的水溶
液中析出;
2)两种金属的析出电位要十分接近或相等。;实现金属共沉积的措施:
1)改变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
2)选择适当的络合剂(Complexingagent);
3)加入添加剂(additionalagent)。;1)正则共沉积:受扩散控制
例:单盐镀液
络合镀液两种金属的平衡电位相差很大,不形成固溶体型的合金的共沉积。;3)平衡共沉积:
两金属从与其处于化学平衡的镀液中共沉积。;4)异常共沉积:;5)诱导共沉积:
钛、钼、钨等金属与铁族金属可以在水溶液中实现
共沉积,这种共沉积过程称为诱导共沉积。
特点:难推测各电解参数对合金组成的影响。
;影响金属共沉积的因素;(1)单一络合剂镀液
a.络合两种金属离子
如果增加络合剂浓度,使其中某一金属的沉积电位比另一金属的沉积电位变负得多,则该金属在合金沉积中的相对含量将降低。
如:氰化镀黄铜Cu-Zn
b.仅络合一种金属离子
如:酸性氟化物镀Sn-Ni;(2)混合络合剂镀液
增加某一络合剂浓度,则同该络合剂络合的金属在合金沉积中的含量下降。
如:碱性氰化镀铜-锡合金Cu-Sn
[Cu(CN)4]2-;[Sn(OH)6]2-;a、含量达到一定值后镀层组成可基本保持不变;;4)pH值的影响;6)温度、搅拌的影响
主要影响正则共沉积.;电镀合金的阳极;7.1锌合金镀层;电镀锌合金的组织结构
单相(或多相),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锌合金镀层主要特征
耐蚀性、热稳定性、低氢脆性
锌合金镀层后处理
提高耐蚀性、耐磨和装饰性;1.铬酸盐钝化:
铬酐5~10g/L+无机酸+卤化物
可得到不同色调钝化膜:彩虹色、绿色、黄色、黑色、白色、橄榄色等。
2.其他钝化处理
钼酸盐钝化;钨酸盐钝化;稀土化合物钝化;浸或刷涂无机或有机膜层;;举例:电镀锌镍合金(20世纪80年代);锌镍合金的耐蚀机理;锌镍合金电镀工艺规范;配方2(Zn-Ni-P合金);
;锌镍合金彩钝化工艺;适合镍含量10%~14%的合金镀层黑钝化
CrO310~15g/LNaHSO415~20g/L
H3PO47.5~15mL/LHNO310~30mL/L
冰醋酸3mL/LNaH2PO46g/L
发黑剂15~20g/L活性剂20~40mL/L
辅助成膜剂3~5g/L
;铜含量高于锌含量的铜锌合金称为黄铜。
应用最广的黄铜含铜68%~75%,
含铜量70%~80%的铜锌合金呈金黄色,装饰性好。
锌含量高于铜含量的铜锌合金称为白黄铜。
特点: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用途:钢铁零件镀锡、镍、铬、银及其他镀层的
中间层。;(2)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P199.工艺配方
主盐:氰化亚铜与氰化锌
铜与锌浓度影响镀层各金属的含量与色泽。
提高镀液中铜/锌浓度比可提高镀层中铜的含量。
游离氰化钠
保证铜与锌按比例析出,维持镀液稳定;
促进阳极正常溶解。
;碳酸钠
可提高镀液的导电性能和分散能力。
氢氧化钠
增强氰根的络合能力,增加镀液的导电性能。
氨水
扩大阴极电流密度范围,有利于获得色泽
均匀的铜-锌合金镀层;
抑制氰化物水解,降低镀层中铜的含量;
提高镀层的光亮度。
;pH
一般控制在11~12之间。
提高pH值,一般用氢氧化钠;
降低pH值,用碳酸氢钠溶液或酒石酸,
温度
影响镀层的组成与外观色泽。
阴极电流密度
镀黄铜一般控制阴极电流密度在0.5~1.5A/dm2,
镀白黄铜时应控制阴极电流密度在2~3A/dm2。
;阳极材料:
铸造后再经过延压的铜-锌合金阳极;
阳极与阴极的面积比控制在(2~3):1。
注意:使用前先在650℃±10℃退火1~2h,
再用5%硝酸溶液浸蚀后刷净。;(3)铜-锌合金镀层的后处理
钝化处理和涂覆透明有机涂料
钝化处理:
重铬酸钾40g/L~60g/L,醋酸调pH值至3~4,
30~40℃下,处理5~10min。
涂覆透明有机涂料:
如:丙烯酸清漆、聚氨脂清漆、水溶性清漆、
有机硅透明树脂等。固化温度80~160℃。
市售专用涂料,可根据不同要求选用。;工艺举例:仿金电镀;关键之一:仿金电源;钝化处理
防止仿金层变色或泛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