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提取关键词.doc

发布:2018-05-18约7.2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畏浮云遮望眼 ——如何提取关键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加强对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认识。 2.明确高考对此考点的要求及考查方式。 能力目标: 1.? 2.? 文章中心内容的突破口。 3.? 语言材料、把握文段语意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解题方法的学习,提高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 考点分析: 提取关键词在考纲里并不是一个单设的考点,它其实是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这两个考点的一个综合,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它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 教学重、难点: 如何寻找中心话题和寻找中心句。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从今年福建的一道高考运用题谈起。 二、考点明析:  关键词这一概念在撰写正规论文时经常涉及,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紧要的词语。 关键词又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也就是让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搜索)寻找的东西。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人名、术语、网站、新闻、软件等。例如,就今天我们学习的探讨的内容,我们可以搜索[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关键词],那么这四个词就可称为关键词了。 可以说寻找关键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平时语文课堂中的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观点、归纳段落大意等,都是具体实践的过程。而“关键词”这个概念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早在05年就开始有了,它受到出卷老师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今年的高考卷中福建和江苏两省都出现了提取关键词的试题,其实我们广东省也早在06年就有了涉足。 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摘取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中心内容。这也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寻找关键词需要我们每一个考生具有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它不仅是《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表达”中所要求的“学会压缩语段”,这种能力不仅是语用题中会设考点,其实也辐射到阅读和作文的审题,因此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考生的重视。 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炼就一双火眼金睛,透过重重浮云般庞杂、繁冗的信息,迅速而准确地聚焦到关键词上。 三、炼就火眼金睛——如何寻找关键词的“关键”所在 尽管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题型,但它涉及的能力要求在以前的相关考点中早有规定,只要大家掌握老师下面介绍的两种方法,解答起来,仍然可以得心应手。 方法一:步步为营法(从语段中心话题入手) 解题基本流程:明确话题——寻找谓语——连缀成句——提取关键词 具体阐释:我们以2005年全国卷为例。 例①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椐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分析步骤] 1.明确陈述的话题(对象)。 任何语段,无论是记叙、议论或说明,它总是围绕一个话题来展开的,体现话题的词语肯定是关键词之一。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不同文体来寻找语段话题(重要信息) ????????? 寻找中心话题小秘笈: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说明对象 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情感倾向的词 例②这个语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人才”,两个都是主题词,都要筛选出来。 2.寻找与陈述对象(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 。 在这一步,我们主要是寻找和明确与主要话题(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如“修复”、“缺乏”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不可不取。 3.将几个词语连缀成句(主谓结构)。 话题和谓语等词句选定后,我们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成一个谓结构的句子。本题可连缀成:(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 4.筛选,提炼出关键词。 最后,我们把连缀成的句子放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