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对话的基石.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全感,对话的基石
1. 安全感,对话的基石
小王正在和几位同事讨论新产品开发的周期。他非常希望产品在下周上线,同事们却坚称时间排不过来。几番交涉无果,小王开始变得咄咄逼人,同事们也不甘示弱,朝他怒目而视。几分钟的时间里,一场看似平淡无奇的讨论,竟然变成了令人讨厌的争执,经过一个小时的指责和抱怨,大家不欢而散。?
这样急转直下的对话场景,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究竟对话是怎么失控的呢?我们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它重回正轨?
2. 什么时候,对话不再安全
在开头的案例中,小王只顾着确定开发周期,完全忘记了还要留意对话的气氛。当他开始情绪激动时,同事们敏锐地感受到气氛发生了变化,便也同他针锋相对。当双方的注意力转移到互相攻击时,最终大家都成了失败者。
人们不会因为对话的内容感到愤怒,他们表现出抵触情绪,是因为失去了安全感,这让他们进入自我防御状态,无论听到什么都觉得自己在遭受攻击。只要任意一方感到不安全,对话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双方也不会再向共享观点库中添加信息。
因此,在对话中,我们既要关注内容,也要留心对话出现危机的信号。
(一)?对话陷入危机的时刻
当对话由正常讨论变成激烈争论,你就该注意了。你可以留意生理信号,比如胃部不适、双眼发干等;也可以留意情绪反应,比如感到害怕、受伤或愤怒;还可以观察行为方式的变化,比如提高嗓门、对别人指手画脚等。
(二)?对方失去安全感的信号
当人们失去安全感时,他们往往会有两种反应:沉默或暴力。
沉默包括掩饰、逃避和退缩,总之,他们拒绝交流真实观点。比如冷嘲热讽:“亏你想得出来!”或避重就轻:“说到缩减成本问题,你看这样可以吗?把供应的咖啡冲淡,复印纸双面使用。”
暴力包括控制、贴标签、贬低和威胁,总之,所有试图迫使、控制或强迫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言语和行为。比如,打断对方讲话;使用绝对性的字眼:“世界上没有人不买这些产品”;给某些人或观点贴标签:“你这个白痴”;威胁恫吓,“有胆你再这样做一次试试!”
注意,当别人做出令人气恼的举动时,不要把它当成人身攻击,而要想到这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安全感,而下意识做出的自我防御。你应该这么去想:“我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感才行”,而不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三)?进行自我监控
你有没有蛮横地指责对方,在不该讲话时乱发言,或者,陷入惩罚性的沉默?面对压力,你会不知不觉做出各种徒劳无益的行为。比如一面大吼“我没生气”,一面青筋暴起、怒目而视,谁都看得出来你言不由衷。
所以,我们要保持自我监控,?关注自己的做法,以及这些做法是否有益于维持安全氛围,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策略。
关于如何控制情绪,我们会在之后的学习中详细谈到。
3. 让对方重拾安全感
不安全信号是对话的红灯,一旦亮起,我们就要暂时停止对话,修复安全气氛。
下面介绍三种非常有效的应对技巧:道歉,对比说明,创建共同目的。
(一)?道歉
在对话过程中,对方是否感到你尊重他们?当你的做法破坏了尊重感,伤害了对方,就应该诚恳地道歉。不能只做出道歉的姿态,必须放弃面子,放弃争强好胜,甚至牺牲一点自尊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够换来健康的对话和理想的结果。
(二)?对比说明
有时你绝无恶意,但对方还是感受不到尊重,或者觉得你居心不良。此时,为自己没做过的事情道歉,反而有些虚伪了。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利用对比法消除误会。
对比法包括以下两部分:
?1.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
?2. 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
例如:
?1.?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否定部分)
?2.?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肯定部分)
否定的部分更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你得首先说明不希望怎样,以便消除误解,让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出你希望的是什么。
对比法不是道歉,不是用来收回我们之前的话,而是确保我们所说的话不会让对方误会。有时,它还可以平衡话语的负面影响。
比如你批评助手拖延,对方一下子变得很紧张,认为你对他的表现非常不满。你会忍不住想缓和一下,但千万不要说“其实也没那么严重”!你可以说:“我并不想让你认为我对你的工作表现不满意。我认为你的表现不错,但如果你能在工作准时方面稍加改进,其他方面就没有问题了。”
(三)?创建共同目的
有时我们和对方陷入争论,并不是因为误解,而是因为双方的目的不同。比如,你因为升职,要到其他城市工作,而妻子并不同意搬家。这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积极寻找共同目的。摒弃这样的想法:“我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达不到这个目标我就永远不会开心”,努力维持对话,直到找到让双方共赢的方案。你可以说:“看起来,我们都在向对方强加自己的观点。我们干嘛不想想,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
其次,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