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pdf

发布:2017-05-04约1.29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 试分数线 633-历史学综合课程介绍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 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 ;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 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 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就其性质而 言,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 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 史,这个词汇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产生了,象形的是判事的巫师或者判事的吏员,《说 文》诠释道:“史,记事者也,从又,执中,中正也。”。所以,在中国古代,“史”与“事、 吏”的词义是相通的,带有伦理学(含自然伦理原则和社会伦理原则)的价值判断涵义。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诞生之前,一般从广义上来界定历史学,即对史学的定义与对历史 的定义往往是同一的,很少有人对两者进行严格的概念上的区分。英语中“历史学”和“历史” 是同一个词:History。根据第四版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History第一义项即指“历史 学”——对过去事件的研究;第二义项才是“历史”——过去的事件,尤指从整体意义上来认 识的过去事件;第三义项实际上是从第一义项中引申出来的——对过去事件的系统叙述。可 见,“历史学”和“历史”是其本义。在西方历史学家对历史学的定义或解说中,History具体所 指为何,一般应视具体的文本语境而定。 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 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 成。 中西方对史学的认识所经历的过程基本相同。中国古代的“史学”概念亦从对“史”的认识 发展而来,或者说它最初也包含在“史”中。据瞿林东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含义经历 了史官、史书、史事、史学的发展过程。 古代时期 史学形成概况:历史学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孔子就已经开始历史学教育,创作《春秋》 著作。到汉朝司马迁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历史学体系和创作形式,历史学已经开始成为官方 研究重点。东汉的班固就是在专门保存书籍的兰台(御史台)修史,开始官方对史学的控制, 禁止私人修史。随着封建民主制度发展,到晋朝不仅设立官方专业的著作省,也有了专门负 责著作、修史的高级官员,同时允许民间修史。官史和私史并存,体现官方立场和人民立场 的史学观也逐渐形成。后世通常把官方和民间都认可的相对客观、准确的历史著作作为正史, 代表官方史学。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史学名词可能始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石勒称王之年——东晋太兴二年(公元319 年)。在当时和其后一个半世纪间,并未对它的内涵作出明确的解说。但是,史学摆脱对经 学的依附地位,并与传统的经、律两学鼎足而立,成为官学中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这在中 国古代史学发展上还是极具重要意义的。后来它有了编纂学、文献学的内容;至清代乾嘉时 期,人们又赋予了史学以历史叙述技巧和历史认识方法等内容。 要而言之,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史学概念的解说所达到的最高认识水平是:史学是一门 关于如何认识、叙述或编纂过去的事件的专门性、技艺性的学问。这种认识与西方近代历史 学家“历史学是艺术”的界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作为人类过往社会 客观存在的“历史”与作为一种专门性学问的人们对它进行认识、描述的活动及其结果的“史 学”,最后实现了初步的分离。这是古代历史学家经过数千年探索的结果,亦是他们在史学 认识上的最大成就之一。 近代以来 正因“史学”从“史”的硬壳中脱胎而来,所以,尽管在当代历史学家看来,“历史”与“史 学”是两个内涵和本质均不相同的概念,对于它们各自是什么的回答分属于不同的本体论范 畴,但是当人们定义它们时,它们就像是一个双面怪——两者交互使用、互相纠结在一起。 正如“易”因背出分训、并行分训和同时合训而“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简易)也,变 易也,不易也”,——“史”因一字多意同时合用亦总有二义,这种情况在近代依然顽固地维 持着。 因此,近人对史学的定义,并不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