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要实现四个转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要实现四个转变 随着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乡镇政府的工作目标、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发生了显著变化。乡镇职能的转变必须定位在落实农民所想、所盼的服务型政府上来,定位在竭尽全力引导农民实现致富这个最强烈的愿望上来,做 贴心型的政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好队伍,做好工作。而要建立贴心型乡镇政府,不能就农村论农村,就乡镇论乡镇,就机构说机构,而要跳出乡镇看乡镇,从财权、事权、公共产品服务、民主政权建设等全方位角度,用开阔的视野,科学的发展观和城乡一体化这些大视野下来考虑。 基于此,笔者认为,乡镇的职能主要应集中在“两个一”,即一个目标:就是“一大一少”,大就是把产业搞大,少就是把农民减少。产业大了,把大多数农民都栓在产业链上,并从产业上每年获得1500元以上的收入,农民富裕就有基础了;少就是把农民减少,转移到二、三产业,使农民人口的比例降到30—40%,从而实现农民富裕。 要做到“一大一少”,乡镇政府必须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乡镇干部要逐步培养成为熟路子、知底子、有盘子、当学子、做无名子的“五子登科”型干部。熟路子,就是要熟悉掌握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政策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知底子,就是要了解掌握本乡镇的基本情况;有盘子,就是要根据本乡镇的基本情况,制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实施;当学子,就是乡镇干部要善于学习,掌握精通一二门农村实用技术;做无名子,就是要有默默无闻,不图虚名地奉献精神。而要成为“五子登科”型干部,就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思想观念上应由抓大农业向抓大市场转变 随着农村多种经济形态的出现和市场功能的日渐显露,农村经济已由生产领域延伸至经营领域,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涵盖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在思想观念上由主抓大农业向主抓大市场转变,也就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为把农民的“产品转化为商品”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农民进入市场,从总体上还属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技术市场、信息市场、资金市场等对农民而言还显得比较生疏,加之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部分农产品由卖方市场不同程度地转向买方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一些农民束手无策。针对这一情况,乡镇政府应把市场服务作为服务农民的重要工作,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产前服务主要是给农民提供先进技术、优良品种、优质农资和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水、电、路等必备的生产条件;产中服务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产后服务主要是市场的引导问题,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帮助农民更好地实现劳动成果的市场价值。消除重生产管理体系建设,轻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的现象,确立“市场第一”的观念;消除重生产规模,轻市场比价的现象,确立“效益第一”的观念;消除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服务的现象,确立“服务第一”的观念,从而形成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体系。二、工作思路上应由行政推动型向服务型转变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程度、经营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有的空间,传统的行政管理只能在农村经济活动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上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就迫切需要乡镇政府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着眼,以群众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作为乡镇的职责,从过去“管、收、批”的干预型越位政府,转变为“扶、帮、助”的服务型补位政府,把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保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水平。一是政策服务。要把宣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方式,把群众的意志统一到党的意志上来。在此基础上帮助农民理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的思路,使他们的思想观念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信息服务。乡镇干部要把捕捉、传输各类经济信息当作经济管理的大事来抓,通过多种途径,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有效地组织和引导群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广大农户的生产经营既能体现市场规律,又符合上级政府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达到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三是技术服务。科技知识是广大农民致富的“金钥匙”。乡镇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传播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帮助他们运用先进技术实现效益最大化,还要帮助农民建设一批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指导农民成立科普协会,健全科普网络,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提高群众的知识水平,让农业科技成为他们致富的“灵丹妙药”。四是法律服务。乡镇政府要构建完善的法律咨询网络,加强法律的宣传 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和合法经营观念,最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提供周到细致的法律服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纠纷,下大力气整顿农村社会治安秩序,为农村经济发展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