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职卫-最全名解总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职业卫生(前面的是真题出现频率)
6尘肺/尘肺病(pneumoconiosis)2: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6工作有关疾病3: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潜在疾病暴露,或加重已有病情;改善工作条件,该病可控制或缓解
5职业病3: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损害,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4热适应2: 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3热效应
4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可提高超过15-30dB ,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
4生物监测2:指定期、系统和连续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代谢产 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进行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潜在健康影响的一系列活动。
3职业性肿瘤2: 在作业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期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3静力作业3: 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佛所进行的作业
动力作业3: 在肌肉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运用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2健康工人效应(healthy worker effect)2:于职业人群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检加以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低于总体人群。
3星期一热”/棉尘病(1byssinosia)2:是由于长期吸入棉、麻、软大麻等植物性粉尘引起,多在周末或放假休息后再工作时发生,以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为主的疾病。
2中间肌无力综合征(IMS) 2:在急性有机磷中毒胆碱能危象消1-4天内,即在急性之后或OPIDP发病之前,可出现以肢体近端肌肉,颅神经支配的肌肉以及呼吸肌的无力为特征的临床表现,称为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中间肌无力综合征”.
2有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关节-肌肉的损伤。
2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生产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的一门科学。
2职业性病损/职业性损害4: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和工作相关疾病。
2铅吸收:在生产环境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胃肠道。
2噪声性耳聋/噪声聋 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2中毒2:体受到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2氧上限/最大摄氧量(maximum oxygen uptake)2: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量,单位时间内所能攝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攝氧量。
2生产性毒物3: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2生产性粉尘(productive dust)2: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
2人类工效学/工效学2: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也称人类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1毒物4: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氧需(oxygen demand) 2 : 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其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呼吸器官的功能。
1氧债(oxygen debt)3 : 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1职业中毒4: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1生产性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
1中暑3: 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性疾病。
1高温作业3: 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
1矽肺3: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达一定量后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职业性致癌因素 :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
爆震性耳聋 :某些生产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