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版七年制预防医学职业中毒总论.ppt

发布:2018-05-13约1.38万字共1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 职业性有害因素可以导致: 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工伤。 第三节 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一、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 1. 化学因素的识别; 2. 物理因素的识别; 3. 生物因素的识别; 4. 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的识别; 5. 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识别; 二、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1. 作业环境的评定 (1)询问调查:职业史,人群特征等; (2)环境监测:环境暴露量的重要依据; (3)生物监测: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标志物,易感性标志物。 二、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2. 健康监护 (1)健康体检: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就业中体检,早期发现职业性损伤;离岗体检:法律要求。 (2)建立健康档案:职业史和疾病史,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家族遗传史,基础健康资料,与职业有关的监护项目,其他如行为生活方式。 二、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3.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三间”分布; 4. 实验研究:动物实验,体外研究。 5.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根据前述4个方面提供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 三、职业有害因素的控制 1. 生产环境的控制措施; 2. 个人防护措施; 3. 劳动卫生法规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第十章 职业性损害 第一节 职业病概述 第二节 各类职业病 第三节 工作有关疾病 第四节 职业性外伤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 职业性有害因素可以导致: 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工伤。 二、与职业病的区别 职业病是指某一特异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有立法意义。而工作有关疾病则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史。当这一类疾病发生于劳动者时,由于职业接触,会使原有的疾病加剧、加速或复发,或者劳动能力明显减退。 三、三种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 1. 腰背痛:长期弯腰工作的劳动者; 2. 腕管综合症:见于腕部需要频繁重复用力活动或震动的职业,如打字员、使用乐器者; 3. 颈肩腕综合症:见于视屏作业、缝纫作业、伏案工作机银行出纳等人员。 4. 其他: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疾患,常与某些工作有关,例如接触二硫化碳可加剧动脉硬化的进展。 职业中毒主要知识点 职业中毒总论: 生产性毒物的概念、来源和存在形态; 职业中毒的毒理; 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 职业中毒各论: 铅(汞)中毒; 窒息性气体及刺激性气体中毒 苯中毒; 三硝基甲苯中毒。 第二次课:职业中毒总论及各论 我国职业中毒危害严重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急性职业中毒主要发生在化工、煤炭、冶金行业。2005年全国发生各类急性职业中毒326起、613例,死亡28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主要是硫化氢94例、一氧化碳72例、苯44例等;而慢性职业中毒主要发生在有色金属业、化工业、电子业、冶金业,在1379例慢性职业中毒者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中毒589例、苯中毒253例、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9例。 我国职业中毒危害严重 急性职业中毒致死率、致残率很高。根据卫生部年报统计, 1999 年硫化氢中毒病死率为42 % ,2000 年一氧化碳中毒病死率为40 % , 2001 年急性苯中毒的病死率为21.7 %。由于多数职业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旦发生很难治愈。 基 本 概 念 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暂时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industrial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来源非常广泛: 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废弃物 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可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湿分解生成磷化氢。 毒物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气体:在常温、常压呈气态的物质。 蒸气:液体物质蒸发、固体物质升华形成。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粉尘:悬浮在空气中直径0.1~10 μm的固体微粒。 烟:悬浮在空气中直径<0.1 μm的固体微粒。 粉尘、烟、雾统称为气溶胶 二、职业中毒的毒理学 1. 呼吸道 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迅速进入人体,大部分生产性毒物均由此途径进入人体而导致中毒。 特点: 毒作用快; 毒物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