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考试思考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理解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的思想关联?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渊源 生产力发展要求走出神话思维;素朴自然科学基础上形成自然哲学;
2、观点自然界统一于具体物质形态;自然界处于永恒变化发展中。
3、特点
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地位
哲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科学上孕育了许多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思想渊源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思想与古代机械世界观;
近代伽利略和牛顿的经典力学。
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及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定。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广延;
一切运动都是机械运动;
机械的自然图景,即自然界是一架精确运转的机器;
严格的机械决定论。宇宙本身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锁链,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进步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否定。
机4、局限性
机械性。它用纯粹力学观点考察和解释自然界一切现象,把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形而上学性。孤立地考察自然界,把自然界看作静止和永恒不变的。
不彻底性。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历史观上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械唯物主义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哲学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科学渊源。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星云假说;2、赖尔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衡和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律。
基本思想
①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和运动在质和量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自然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③ 在自然界特定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出现了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
3、特征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4、重大意义
(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指导。
(3)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何理解系统、系统自然观?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关系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都可以看作是系统。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产生随机性;
自然界不仅是简单的,而且是复杂的;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如何理解进化与演化的关系?
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的不可逆过程,或是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过程。演化比进化含义更宽泛,演化除了进化之意义以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
进化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离不开自然界;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与自然界。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性。
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
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
不改革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如何理解“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
主要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地区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生命维持系统趋向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
以生命维持、生长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系统。
(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
(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