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及教育模式的转型尝试.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及教育模式的转型尝试
王玮瑛白冰贾琦张春华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150036)
摘要: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和实际用人单位专业技术性人才缺少的 现象日益严峻,怎样才能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满足社会对实践技术性紧缺 人员的需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现有的教学体系及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教育 转型的尝试和摸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转型
高职高专的药学专业是以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牛工作方针,坚持以服 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木路线,德、智、 体、美等全方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从 事药品调剂、药品牛产、使用、药品检验以及药品营销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 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规定,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主要举办护 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专业。通过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办学结构比例,促使医、 护、技人员的比例和结构得到协调发展。文件中的这项规划,为高职高专教育以 及人力资源的培养指出了方向。且要求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 培养目标,将“育人为木、德育为先、以德树人”为根木任务,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专业改革和建设”为方针,以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如何达到要求的目标,我们分析了药学专业现在 的教学体系及教育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建设性的改变和尝试,我们的具体做 法是:
现有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三个部分。延续着理论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体系中验证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实践 教学体系则强调学牛的见习实践,着重培养学牛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沟通交流、 团结协作、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虽然身临其境,但缺少职业角色的真正扮 演。现阶段的许多高等职业院系、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的教学,往往缺乏与社会 需求相适应,延续着原始的教学的惯性,明显的存在着教学体系与实际工作严重 不符的社会问题,这是个根本性的体制缺陷。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与社会实践严 重脱节,学生在校吋虽然完成了规定的学科学习,但却没能学到或缺少社会实践 所急需的职业技能,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还得重新起步,把理论融入到实践中 去,因此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从人才培养模式入手
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人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特 征和职业能力要求,确立了“适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 力为主要目的的校企联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完成理论与实践一 体化;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一体化;顶岗实习与就业--体 化的多元教学环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一条主线,两个反馈,动态设置设计课程,使 职业岗位指向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具体,实训项目符合实际,及吋调整和反馈教 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建立以工作岗位专家直接参与的第三方教育教学评价体制, 完成职业能力的鉴定和考核,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从课程改革切入
3年的高职高专课程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共计30余门课,而实际在 校期间只有4个学期,真正地符合与工作岗位实践对接就必须得进行课程的筛选 和优化,把高新技术重点化,根据市场需求做相应调整,在理论课程中可以把《药 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制剂管理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实践要点理论化,把理论实践化,可以 让学生在课堂中参加模拟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药品实践中的实际 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实践教学细致化、标准化、具体化,把“工作经验”理 论化,把社会知识浓缩进课堂,提高他们的社会经验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药物分析实验和实践中,可以结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实施 细则对药品检验的全过程实施规范和标准化:如滴定溶液的配置、定量玻璃仪器 的校正、精密仪器的使用等要结合《GMP》标准操作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缩短 学生的二次培训时间。在药剂实训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的制备工艺和技术要求来模拟生产现场,了解药物制剂的规范化程序。在药物化 学实验中结合药品生产的合成路线了解生产工艺和标准操作规程。真正做到理论 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技能培养与素质一体化;顶岗、实习与就 业一体化的多元教学环节并举,满足工作岗位对实践技能的需求,把先进的技术 技能融入课堂,让学生达到对专业技能“一口清、一手精”的动力定型要求,使 学生走进社会就能按需所取。
以职业能力为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是承担着集药学、医学、法 律、交流与沟通等综合素质于一身的药学技术服务人员,由于传统的药学教育是 以药物为中心进行的单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