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优质教学设计.docx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章节为教学内容,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为核心。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挖掘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同时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刘姥姥的语言特色,理解其在文中的独特作用,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刘姥姥与大观园人物之间的性格对比,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红楼梦》中传统礼仪、社会风貌的解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受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场景描绘,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分析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大观园中的角色定位。
2.理解曹雪芹通过刘姥姥的视角展现大观园的深层寓意。
难点:
1.深刻把握《红楼梦》中的讽刺手法和丰富内涵。
2.掌握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和场景渲染方法。
解决办法:
1.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体会刘姥姥的语言和行为,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
2.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线索,揭示刘姥姥角色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刘姥姥与其他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探讨作者的讽刺意图。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古典小说的描写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资源
1.纸质教材《红楼梦》相关章节。
2.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3.网络资源(文学作品分析文章、视频讲座)。
4.思维导图软件。
5.课堂讨论引导卡。
6.学生作业本。
7.教师备课笔记。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以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出自哪部古典名著?”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刘姥姥的角色和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教师展示《红楼梦》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作品,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章节,关注刘姥姥的语言和行为。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刘姥姥的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其性格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刘姥姥与其他人物的互动,探讨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讲解曹雪芹运用讽刺手法展现大观园的深层寓意,重点分析刘姥姥的言行对大观园人物的影响。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和场景渲染方法。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提问与互动(用时5分钟)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评价和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5.创新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技巧,创作一段关于刘姥姥的描写。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总结与作业布置(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刘姥姥的读后感。
六、知识点梳理
一、《红楼梦》背景知识
1.作者:曹雪芹,清代著名文学家。
2.创作年代:18世纪中叶。
3.内容概述:《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主角,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
二、刘姥姥进大观园章节内容
1.刘姥姥的角色:贫穷朴实的农村老妇人。
2.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目的:参观大观园,见识大户人家的生活。
3.刘姥姥在大观园的所见所闻:游览了大观园中的怡红院、蘅芜苑等景点,见识了贾府的奢华生活。
4.刘姥姥的反应:对贾府的奢华感到惊讶,同时也对贾府的衰落有所预感。
三、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1.诚实善良:刘姥姥在贾府中,始终保持诚实善良的本性,不虚伪不做作。
2.聪明机智:刘姥姥在贾府中,能巧妙应对各种场合,展现出自知之明和智慧。
3.幽默风趣:刘姥姥的语言幽默风趣,令人捧腹大笑。
四、讽刺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