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河南师范大学.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5200)
本方案适用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管理、经济、法律、政治、政策等途径, 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和 规律。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 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 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凸显,公共治理的社会化,公共管 理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愈来愈重要,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将会得到蓬勃发展。河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以“提升决策和管理 创新能力”为核心,整合河南师范大学的优势教学资源,密切结合地方政府与社会对 公共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突出公共事业(教育、科技)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公共信息管理等专业方向,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
以“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为目标,以“提升决策和管理创新能力”为核心,结合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实际需 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 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 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 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包括: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能够深入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 素质和职业道德。
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掌握公共管理定性、定量分析 方法和计算机工具,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 与公共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包括调研、决策、组织、协调、指挥、激励、文字阅读
1
与理解、口头与文字表达、熟练运用多种管理技术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 以及贯穿在其中的创新能力,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的现实需要。
(四)具有团队精神和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 力,能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招生类型及报考资格
“全日制”研究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根据考生情况可 转档案,毕业时颁发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具体报考资格和考试科目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当年有关文件规定和当年公布的招 生简章为准。招生对象一般要求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三年以上的实际工 作经历,或者有国家承认大专学历,毕业后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经历者可以报 考。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录取主要依据考生参加全国考试的成绩和复试(含面试)成绩,并结合考生的工 作业绩择优录取。具体细则以我校当年公布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招生简章为准。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学生在校进行全脱产理论学习 1.5 年,修完课程学习方式后到教育实践单 位进行实习,接受实践教学和撰写毕业论文。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 2 至 4 年, 根据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一般为三年时间。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采取学分制,根据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 导委员会的规定,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实际和中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人才需求,设置 专业方向。河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总学分不低于 36 学分,分设核心 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及学术活动四个基本模块。其中, 核心课不少于 17 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 8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 9 学分,社会实 践为 2 学分,讲座教学为 2 学分。课程学习中,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 16 课时。社 会实践需在专职教师和实践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结束后学生须提交社会 实践报告一份。学位论文不计入学分。
2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考核
方式
学时
开课学
期
学分
开课单位
核心课程(所有方向必修)
15_078001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考试
36
1
2
政管学院
核心课程(所有方向必修)
15_078002
外国语*
考试
36
1
2
政管学院
核心课程(所有方向必修)
15_078003
公共管理*
考试
54
1
3
政管学院
核心课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