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文化生活.doc

发布:2018-07-01约7.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文化生活》试题汇编 1.(2011山东文基卷·24.)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1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3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4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A. 放风筝 赛龙舟 踩高跷 踏青 B. 荡秋千 游泳 赛跑 踏青 C.荡秋千 游泳 踩高跷 登高 D. 放风筝 赛龙舟 赛跑 登高 一、文化与社会 2.(2011福建卷·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3.(2011海南卷·21.)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11江苏卷·20. )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2011天津卷·4. )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6.(2011安徽卷·3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7.(2011北京卷·39.)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3)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6分) 8.(2011天津卷·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二、文化与人 9.(2011浙江卷·31.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10.(2011北京卷·40.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3)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9分) 11.(2011江苏卷·37.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