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的设计,让语文教学开花的的结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优化作业的设计,让语文教学开花的的结果
[摘要]语文作业是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作业的设计。在作业设计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应包含明确的评价机制,惟其如此,语文作业才能真正体现其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作业 设计 主动性 探究性 评价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教师们调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目光,学生也在课堂上活跃兴奋起来。可是,在如此缤纷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却触摸不到语文学习的脉搏,面对残忍的分数,束手无策。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该从哪些方面提高有效性呢?作为教学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老师们忽视。
一、语文作业面临的尴尬处境
导致作业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以高一学生为例,一般情况下,每个学生每学期要完成的语文作业,包括每篇文章中重点字词的抄写和朗读,每个专题中指定篇目的背诵和默写,每个专题中文言文篇目的抄写和翻译,每个专题中的活动体验,每两个星期一篇的课文练笔(字数在400字左右),每个月一篇的大作文(字数在800字以上),再加上一套相关的配套练习以及各种形式的单元考试、月考、期考。试问,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作业,有几个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呢?
其次,语文学习属于细水长流型,见效慢,很多学生都体会不到语文作业做与不做之间的区别。所以,当语文作业面临其他学科的挤压时,很自然地被学生束之高阁了。
二、关于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
有位教育家说:“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可是,当你看到自己的学生为不能回答老师问题而惊恐不安,为猜测所谓标准答案而无助,为听老师喋喋不休而无奈时,你还能说这是充满了爱的教育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应该是每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易。但是,语文教师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致力于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呢?语文作业设计巧妙,对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设计语文作业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负担。”因此,语文作业设计宜以智慧取胜,攻心为上。
三、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建议
首先,作业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作业,应该是作业设计的基本追求之一。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使作业设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这就要求作业设计既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比如,我在设计《序言》一课的作业时,先将课本内容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要求学生分组选择最感兴趣的片段进行排演,最终在课堂上表演。结果,几乎每位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一展风采。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使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的新颖有趣上。可以说,要使语文作业有效,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在做,是否愿意去做。
其次,作业设计应努力体现学生的探究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作业设计方面也应该体现出一定的探究性。
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经历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注重基础性训练的同时,应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作业,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和研究。比如,在学习了苏轼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找出南宋爱国文人作品中的共同主题,并举例说明。在学习了杜甫的《登高》后,请学生寻找诗歌中猿、秋天等意象在其他诗词中的运用,并思考这些意象的寓意。此类作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此类问题很多情况下是需要学生们合作完成的。而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在作业设计上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互动,学会协作和分享。探究性的作业难度相对较大,已经不是学生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而合作性的作业也极有可能成为设计作业的一个大方向。
再次,作业设计应包含明确的评价机制。作业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以诊断、激励和发展为主要目的。比如我在教授《道士塔》一文前,要求学生用简短的文字写下看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而评价的方式是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写下的文字。于是学生开始查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