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及目标的探讨.doc

发布:2018-10-10约3.5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及目标的探讨   摘要:文章通过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以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性和可度量性为出发点,探讨了实现财务管理模式和目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企业   中图分类号:F724.6;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5-0000-02   一、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几种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集权和分权结合型”三种。   (一)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有企业上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控制和统一管理。其特点是大部分财务管理决策权集中于上级主管部门,下级分公司、部门很少涉及到企业的决策权,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由上级控制,资本筹集、投资、收益分配、资产重组、财务人员任免等重大事项也都由上级统一管理。尤其我国早期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权限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和国家控制,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虚设,财务管理工作失控,经济效益低下。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的建立,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日益显露出许多问题和弊端。   (二)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下级部门和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上级公司和管理部门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体制。各个下级部门和子公司在资本融入及投出和运用、财务收支、财务人员选聘和解聘、职工工资福利及奖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决策权,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作出重大的财务决策。   (三)集权和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是没有的,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模式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是一种集资金筹集、运用、回收与分配于一体,参与市场竞争,自下而上的多层决策的集权模式。上级公司主要侧重对方向性问题的集权,对下级公司的具体事务则可分权,强调结果控制,但不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只是有选择地对重大问题进行控制,在这种模型设计中,集权、分权程度的把握是集团财务管理的一个难点,若运筹得当,此模型既能发挥集团上级公司财务调控功能,激发下级部门和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是很多集团追求的相对理想模式。   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   (一)所有者   企业的所有者,也就是企业最初的直接投资人,对财务管理的目标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进行的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表决,企业经理的任免也由董事会决定。另外,企业所有者也是企业收益的分享者和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因此,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   (二)企业债权人   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后,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便按时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债权人必然要求企业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尽量做到能够到期偿债,维护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企业职工   企业职工包括一般的员工和企业经理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劳动,必然要求取得合理报酬。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有权分享企业收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当企业失败时,他们要承担重大风险,有时甚至比股东承担的风险还大。因此,在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职工的利益。   (四)国家税务机关   国家为企业提供了各种公共方面的服务,维护企业的社会环境安全,因此要分享企业的收益,要求企业依法纳税。国家作为企业不请自来的利益分享者,带有强制的色彩,而且分享企业很大份额的利润,因此,对企业财务决策也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这些企业集团利益者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利益集团相互妥协、共同作用,借此来实现他们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长。所以,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最大。   三、确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理财环境的变化,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导向,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管理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选择行为将直接受到财务管理目标的约束。没有明确的理财目标,财务决策会增大其随意性,极大影响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有助于日常理财行为的高效与规范化。明确了财务管理目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